
(1).猶奉命。《書·甘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禦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明史·太祖紀二》:“不恭命者罰無赦。”
(2).引申謂奉行故事,徒有形式。 唐 元結 《論禹廟狀》:“年代久遠,祠宇不存,每有詔書令州縣緻祭,奠酹荒野,恭命而已。”
“恭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指恭敬地遵從命令或安排,強調對上級或長輩的順從态度。該詞由“恭”(恭敬)和“命”(命令)組合而成。
本義:奉命行事
出自古籍《尚書·甘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此處指将士若不遵從命令,将受嚴懲。類似用法也見于《明史·太祖紀二》:“不恭命者罰無赦。”
引申義:形式化執行
唐代元結在《論禹廟狀》中提到,後人祭祀禹廟時“恭命而已”,暗含僅表面奉行、缺乏實質的意味。
“恭命”既可用于表達尊崇與服從,也可隱含消極的敷衍态度,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恭命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恭”和“命”兩個字組成。
“恭”字的部首是心字底部的亻,共有十三畫;“命”字的部首是口字旁的口,共有五畫。
“恭命”一詞源自古代中國文化,原指對命令或指示表示恭敬和遵從。
繁體字中,“恭”字的寫法為“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恭”字和“命”字有以下寫法:
恭:龔(雜魚)在上并兩豎古代寫法;未則兩豎心之形;其多種寫法由小雙心生-兩豎
命:口(口字旁)在上,下有四絲形并豎下端;在上并九絲下;甲骨二字标字可見
1. 他總是對長輩的吩咐非常恭敬,從不違背。
2. 整齊恭敬地站立,等待着上級的命令。
恭敬、恭賀、恭維、恭喜、供命
順從、遵從、聽從、恭順、順服
違抗、抗命、不從、不順從、不聽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