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和形體。 南朝 宋 羅含 《更生論》:“又神質冥期,符契自合;世皆悲合之必離,莫慰離之必合。”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 合淝 神質瓌秀,主副為之動容。”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非自6*殺以從古人,将終其身更無可希冀經營,緻人我所儀之主的,束手浩歎,神質同隳焉而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神質漢語 快速查詢。
“神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精神與形體的統一體。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該詞:
當代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中,較少出現在日常口語。需注意該詞屬于書面化表達,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原始文獻,可參考《更生論》《唐摭言》等古籍,或魯迅相關研究著作。
神質,指的是具有神性特質的品質或素質。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幾個方面對該詞進行解析。
「神質」的拆分部首為「示」和「貝」,其中「示」表示與神相關的事物,「貝」表示財富或貴重之物。根據拆分辦法,「神質」的筆畫總數為10畫。
「神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莊子·外篇·大宗師》一書中就有使用,用以形容具有非凡神性特質的人或事物。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神質」。
在古代,「神質」一詞用繁體字來寫,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其字形包含了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但其意義和意思并無改變。
1. 他的行為舉止之間流露出一種神質,令人歎為觀止。
2. 這座古建築充滿着神質,讓人仿佛置身于另一個時空。
神質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組,如:
1. 神性:指具有神的特質或屬性。
2. 神秘:形容事物具有神秘的特性或難以理解。
3. 神話:指古代民間傳說中關于神的故事。
與「神質」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神聖:形容具有神靈的感覺或具有神聖性質的。
2. 神秘:形容具有超自然或難以解釋的特質。
3. 神奇:形容超出尋常事物的驚奇或不可思議。
與「神質」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俗世:指世俗、平凡、塵世的,與神質相對。
2. 平庸:形容普通、沒有特色或普通的質量。
3. 凡俗:形容與塵世相連,缺乏神性特質的。
通過以上解析可知,「神質」指的是具有神性特質的品質或素質,可以形容具有神奇、神聖、神秘等特質的人或事物。同時,它還與「神性」、「神秘」、「神話」等詞語有關聯,反義詞包括「俗世」、「平庸」、「凡俗」等。【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