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索的意思、踏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索的解釋

走索。雜技的一種,演員在懸空的繩索上來回走動,并表演各種動作。又稱踏繩。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宵》:“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裡,擊丸、蹴踘、踏索、上竿。” 宋 洪邁 《夷堅三志壬·張三店女子》:“我家本微薄,亦曾去從路岐為踏索之技,所以習熟。”《文獻通考·樂二十》:“絙戲, 漢 世以大絲繩繫兩柱頭閒,相去數丈,兩倡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傾。 張衡 所謂‘跳丸劒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是也。 梁 三朝伎謂之高絙,或曰戲繩,今謂之踏索焉。” 許地山 《女兒心》:“她學會些江湖伎倆,如半截美人、高跷、踏索、過天橋等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索”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判斷,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雜技表演(主要含義)

  1. 定義
    指一種傳統雜技,演員在懸空的繩索或鋼絲上行走、跳躍,并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又稱“踏繩”“走索”。

  2. 曆史背景

    • 宋代已流行,如《東京夢華錄》記載元宵節有“踏索”表演;
    • 清代文獻《夷堅三志》提到藝人以此為生。
  3. 表演形式
    演員需平衡于繩索,結合舞蹈、倒立等技巧,常見于古代節慶和民間戲班。

二、引申含義(較少見)

個别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小心翼翼地探索”,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延伸或誤用,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

三、相關詞彙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曆史文獻(如《東京夢華錄》)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索》的意思

《踏索》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踩着東西尋找蹤迹、線索。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追蹤、偵查等活動中的尋找過程。

《踏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索》的拆分部首是“足”和“心”,其中“足”表示腳步,而“心”表示内心追求。這個詞一共有13個筆畫。

《踏索》的來源

《踏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輿書》中,用于形容踏行地面以觀察蹤迹的情況。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比如偵查犯罪、調查事故等。

《踏索》的繁體字

《踏索》的繁體字為「踏索」,保留了原詞的意思和拼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不同。《踏索》在古代的寫法為「躂索」,其中“躂”字的形狀與現代的“踏”字有所區别,但兩者的意思是相同的。

《踏索》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踏索》的例句:

  1. 偵探踏索着地面上的泥土,從中找到了兇手隱藏的線索。
  2. 警察們正在踏索目擊者的證言,試圖還原案件發生的經過。
  3. 研究人員踏索着資料,希望找到新的研究領域。

《踏索》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踏索》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尋蹤(xún zōng):尋找蹤迹、行蹤。
  2. 追蹤(zhuī zōng):追尋蹤迹、追捕。

與《踏索》相關的近義詞有:

  1. 搜尋(sōu xún):搜索、探尋。
  2. 研究(yán jiū):探索、研讨。

《踏索》的反義詞可以是:

放棄、放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