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息婦的意思、息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息婦的解釋

(1).媳婦,子婦。亦為子婦自稱。 宋 張師正 《括異志·陳翰林》:“乃召子婦詰之。雲:‘老嫗言,來日郎君欲就息婦房中宴飲。’”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媳》:“古人稱子為息,息婦者,子婦也。”

(2).妻子。亦為婦人自稱。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名捕﹞曰:‘餘病甚,吾婦往足矣。’婦搖手:‘我不耐煩。’名捕嗔駡曰:‘懶息婦,今日不出手,祗會火坑上摶老公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息婦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稱謂詞,其核心含義指“兒媳婦”,即“子之妻”。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張鷟《朝野佥載》記載:“我是汝夫,汝是我息婦”,此處“息”通“子息”,表示後代。《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息婦”為“媳婦”的古稱,源自“子婦”的合音演變,如宋代《夢溪筆談》将“新婦”寫作“息婦”。

從字形演變看,“息”字甲骨文作“自(鼻)+心”,本義為呼吸,引申為生長繁衍。《說文解字》釋“息”為“喘也,從心從自”,段玉裁注稱“人之氣急曰喘,舒曰息”,後衍生出“子息”“生息”等與繁衍相關的詞義。這種詞義延伸使“息婦”成為古代宗法制度中強調家族延續的特定稱謂。

值得注意的是,“息婦”在明清時期逐漸被“媳婦”替代,現代漢語中已屬罕見用詞。但方言學研究顯示,晉語區(如山西平遙)仍保留“息婦”發音,印證了該詞在漢語發展中的活化石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息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詞義隨曆史演變有所變化,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指“兒子的妻子”(子婦)

    • “息”在古漢語中最初指“兒子”(如《說文解字》中“息,子也”),因此“息婦”原意為“兒子的妻子”。例如宋代張師正《括異志》記載:“老妪言,來日郎君欲就息婦房中宴飲”。
    • 提到,“息婦”最初指父親的媳婦(即兒子的妻子),後因“息”字語義擴展,逐漸衍生出其他含義。
  2. 指“妻子”或婦人自稱

    • 明清文獻中,“息婦”也可指自己的妻子。如清代周亮工《書影》中,婦人自稱“懶息婦”。

二、詞義演變與争議

三、特殊語境下的含義

四、現代使用建議

“息婦”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通常被“媳婦”替代。需注意古籍中的“息婦”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避免混淆“兒子的妻子”與“自己的妻子”兩種釋義。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步幹百無一能班朔飙離禀體鄙食層次長爪郎産母痨巢笙成紀籓籬妃妾風漢服鍊撫恤金公晳豪厘轟礮儉啬簡恣蹇足茭艹皦然借詞捷蹀街坊家借如急疾衿甲窘罄亢爽狂電苦海無涯六臝壟田蘆扉綠林綠肥綠帽子芒果茂渥謬想天開南平獠槃槃國偏制漂沸平頭小樣巾披詳焭單秋年全诘趨承生津世寶威纡文華殿五馬六猴先幾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