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附着于正道。語本《易·離》:“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梁書·元帝紀》:“麗正居貞,大橫固祉。”
(2).絢麗雅正。 明 陶宗儀 《元氏掖庭記》:“五華兮如織,照臨兮一色。麗正兮中域,同樂兮萬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大抵清新麗正的詞多出自民間。”
(3).見“ 麗正脩書院 ”。
麗正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權威角度闡釋:
光明附着于正道(本義): 此義項源于中國古代經典《周易》。《周易·離卦》的彖辭曰:“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這裡的“麗”意為“附着”、“依附”,“正”指“正道”、“中正”。整句意指日月依附于天空而光明,百谷草木依附于土地而生長,雙重光明(指離卦的特性)依附于正道,才能教化成就天下萬物。因此,“麗正”最初指光明、美好的事物依附于中正之道,象征着光明與德行的結合。此解釋是理解“麗正”一詞哲學與文化意蘊的基礎(參考來源:《周易(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
唐代宮殿與書院名稱(引申義): 在曆史上,“麗正”被用作重要的宮殿和官方機構的名稱,最著名的是唐朝的麗正殿和麗正書院。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2-741年),在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均設有麗正殿。開元六年(718年),唐玄宗下诏将位于東都洛陽皇宮内的藏書機構(原乾元殿更名而來)及修書場所命名為麗正書院(後于開元十三年改稱集賢殿書院)。此名稱的選用,直接承襲了《周易》中“麗正”所蘊含的“光明附着于正道”的深意,寄托了統治者希望文教昌明、學術荟萃于朝廷正道的期望,彰顯了其作為國家文化學術中心的崇高地位(參考來源:《新唐書·百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總結來說,“麗正”一詞:
“麗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詳細解釋:
詞源與核心内涵
源自《易經·離卦》的“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意為光明依附于正道才能教化天下。其中:
成語意義
形容言行端正、品德高尚,常用于贊美他人道德修養與行為規範(例:“其為人麗正,堪稱楷模”)。
文化象征
古代書院常以“麗正”命名(如麗正修書院),象征遵循自然規律與道德準則,培育人才。
建築名稱
曆史上“麗正門”是元大都皇城的南門,取其“光明依附正道”的象征意義。
“麗正”的核心是美好與正道的結合,既可用于道德評價,也可作為文化符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易經》原文及書院相關典籍。
謗咎辯通避殿減膳避亂波逃材官将軍超群轶類陳丘點交雕坊鼎銘發标樊橑割包翦縷鶴唳猿聲紅口白舌桓郎笛悔愆簡慠教益家譜擊築開坐寬餘拉齊鍊真遼逈陸掠賣易毛囊孟姑姑民生磨衲謀律男方片兒湯箳篂劈噗鋪軌乾景巧丸清資勤志窮谷鬈毛申徹盛貯詩侶水手衫孰慮驷房撻罰調弦理萬民通赤巫峯汙面象為象形拳挦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