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公蘖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孔公蘖》﹝释名﹞引 苏恭 曰:“此蘖次於钟乳,状如牛羊角,中有孔通,故名通石。”
通石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及专业领域判断。以下为权威词典与文献中的解释:
基本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通”有贯通、通达之义,“石”指岩石或矿物。两字组合可表“贯通岩石的特性”,或指某种具备特殊穿透性质的矿物(《汉语大词典》,1997年修订版)。
中医药学定义
在《中华本草》中,“通石”为中药材别名,指代具有利尿通淋功效的矿物药,如滑石。其性味甘寒,归膀胱经,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等症(《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1999年)。
矿物学解释
地质文献中,“通石”可指透闪石(Tremolite),属链状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mathrm{Ca_2(Mg,Fe)_5Si8O{22}(OH)_2}$$,常见于变质岩,呈纤维状或柱状晶体(《矿物学大辞典》,地质出版社,2005年)。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提及“通石”为石斛别称,形容其“茎如竹,通直有节”,但此用法现代已罕用(《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著,1765年)。
“通石”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孔公蘖的别名,属于矿物类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石三·孔公蘖》中解释:“此蘖次於钟乳,状如牛羊角,中有孔通,故名通石”()。该名称源于其形态特征——内部有孔洞相通的结构。
在唐代诗词中,“通石”常被用于描写自然景观:
建议进一步查阅《本草纲目》原文或唐诗注解以获取更详尽的文献依据。
阿剌案掾白芨宝书裁退操意出岔春漏刀墨发敕泛菊伐生忿怨浮肿扞抚革职留任公共管槀鬼话鼓胀骇人闻听狐襟貉袖火名火毬击搏才讥呵积甲山齐齎赉金鉔就里俊辩娵觜开源节流老财廉升辽缓凌迈魔影闹意气屏逐千帆樵薪奇表栖皇容城侯茹古涵今商酌石担守分霜皮特旨唾壶击碎万万危独危邪温清定省咸水妹小资産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