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亦稱 五國頭城 。 宋徽宗 被 金 兵所俘,囚死于此。所在地說法不一:一說在今 黑龍江省 依蘭縣 一帶,見 清 曹廷傑 《東三省輿地圖說·五國城考》、 清 魏源 《聖武記》;一說在今 黑龍江省 甯安縣 東北,見 清 《嘉慶一統志》卷六八;一說在今 吉林省 扶餘縣 境,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五國城》。 清 趙翼 《汴梁雜詩》:“誰知他日 臨潢 徙, 五國城 中等淚垂。” 李光 《河山》詩之四:“風懷偶託三 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城 。”
“五國城”是曆史地名,具有多重含義和背景,具體解釋如下:
五國城是遼金時期的重要城址,位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城西北部,西瀕牡丹江,東臨倭肯河。其遺址又稱“坐井觀天遺址”,占地面積約3.8萬平方米,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部分文獻對其位置存在争議,如清代學者提出過其他可能地點(如吉林省扶餘縣或黑龍江省甯安縣東北),但依蘭縣的說法更為普遍。
“五國”指遼代五大部族,“城”則指其作為部族會盟的政治中心。因地處交通要沖,又有“松花江門戶”之稱。
清代學者對五國城的具體位置存在分歧:
五國城既是遼金時期東北地區的部族政治中心,也是宋徽宗、欽宗被囚的曆史見證地。其遺址現為黑龍江省依蘭縣的重要文化遺産,承載了民族融合與曆史變遷的記憶。
《五國城》是指中國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境内的一個古城,也是該市曆史文化名城。該城曾經是五個小國家的聚居地,因此得名。
《五國城》中的“五”字是由“一”和“亅”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四畫;“國”字是由“囗”和“王”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八畫;“城”字則是由“土”、“成”和“口”三個部首組成,共有十三畫。
《五國城》古稱“楚樓堡”,據說始建于五國時期。相傳五國時期,楚滅越、齊滅晉、秦滅齊、燕滅秦、趙滅燕,然後楚土置五封侯,給楚世子以楚樓堡,并封官姓名字為“楚樓”。以後直到明代末年,楚滅後改名為“五國城”,成為當時金華府的一部分。
《五國城》的繁體寫法為「五國城」。
古時候《五國城》的漢字寫法為「五囗土成口」。
1. 五國城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參觀。
2. 我們正在計劃下個月去五國城旅遊,聽說那裡風景優美,曆史底蘊豐富。
組詞:五洲、國家、城市、國民
近義詞:五縣城、五國市
反義詞:單國城、孤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