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遼甯大鼓的意思、遼甯大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遼甯大鼓的解釋

也稱東北大鼓。舊稱奉天大鼓。曲藝的一種。流行于 東北 各地。約有一百多年曆史。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京韻大鼓、樂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調。由一人擊鼓闆演唱,二三人伴奏,樂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過程中,形成多種流派:奉天調流行于 沉陽 、 遼陽 ;南城調流行于 營口 、 海城 ;西城調流行于 北鎮 、 黑山 ;還有東城調、北城調。傳統曲目有《憶真妃》、《響馬傳》、《蝴蝶杯》、《寶玉探病》、《孟姜女尋夫》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遼甯大鼓是中國傳統曲藝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東北地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藝術風格。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别稱
    遼甯大鼓舊稱“奉天大鼓”,因沈陽(舊稱奉天)曾是發展中心而得名。民國時期奉天省改稱遼甯省後,逐漸被稱為“遼甯大鼓”,現多與“東北大鼓”通用,指代同一曲種。

  2. 曆史發展
    該曲種形成于清代中期,最初為藝人自彈三弦并擊節演唱,稱為“弦子書”。後發展為一人擊鼓、持簡闆主唱,多人以三弦、四胡等樂器伴奏的形式,并吸收京韻大鼓、樂亭大鼓等曲調,形成獨特風格。

  3. 表演形式與特點

    • 采用東北方言說唱,表演豪放灑脫,注重叙事性與音樂性結合。
    • 伴奏樂器以書鼓、簡闆為核心,配以三弦、四胡等,早期還有“腿綁節子闆”的技藝。
    • 傳統曲目包括《憶真妃》《響馬傳》《孟姜女尋夫》等,多取材于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
  4. 地域流派
    在傳播過程中形成多個流派,如:

    • 奉天調:流行于沈陽、遼陽;
    • 南城調:見于營口、海城;
    • 西城調:分布于北鎮、黑山等地。
  5. 文化意義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遼甯大鼓不僅承載了東北地區的文化記憶,還通過融合多種藝術元素,展現了民間曲藝的包容性與創造力。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流派分布或曲目列表,可參考相關詞典及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遼甯大鼓》

《遼甯大鼓》是一種中國傳統戲曲,源于遼甯省。它是中國戲曲“大鼓”劇種中的一種,代表了遼甯地區的戲曲藝術形式。大鼓戲以梆子、念白、唱腔和功法為基本表演形式,整個劇目通過大鼓的伴奏,配以唱腔、念白和角色扮演等形式來表達故事情節,寓意豐富。它以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而聞名于世。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遼甯大鼓》的詞語拆分如下:

遼:辵(辶), 爪

甯:宀, 丁

大:大

鼓:鼓

詞語來源

《遼甯大鼓》這個詞語來源于遼甯地區的大鼓戲曲藝術形式。該戲曲形式起源于清朝,經過演變和發展,成為了當地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

繁體字

《遼甯大鼓》的繁體字為《遼寧大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遼甯大鼓》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字資料。

例句

1. 今晚我們一起去看《遼甯大鼓》吧,聽說演員技藝非常高超。

2. 這部《遼甯大鼓》通過優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将古老的故事展現在觀衆面前。

組詞

遼甯、中國戲曲、大鼓戲、表演、藝術

近義詞

大鼓戲、沈陽大鼓

反義詞

京劇、粵劇、川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