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稱“ 款涷 ”。即款冬。《急就篇》卷四:“款東貝母薑狼牙。” 顔師古 注:“款東,即款冬也。亦曰款涷,以其淩寒叩冰而生,故為此名也。生水中,華紫赤色。一名兔奚,亦名顆東。”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凝冰慘慄,而不能凋款東之華。”一本作“ 款冬 ”。參見“ 款冬 ”。
“款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記載,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款東”是植物“款冬”的别稱,亦稱“款涷”。其名稱來源于生長特性:因在寒冬時節破冰而生,故得名“款冬”(“款”有叩擊之意,“冬”指冬季)。
最早見于漢代《急就篇》,唐代顔師古注疏中明确其與款冬的關聯,晉代《抱樸子》亦沿用此名。
若需進一步了解款冬的藥用價值或文化意象,可參考《本草綱目》等典籍。
款東是一個漢字,它由“欠”和“日”兩個部分組成。具體的拆分可以表示為:
款(欠)的拆分部首:缺部+冖部
東(日)的拆分部首:日部
款東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款”表示“債務”,代表一種債務或者借貸關系。“東”表示“東方”,代表東方地區或東方的事物。因此,款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與東方地區相關的債務或借貸關系。
款東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款東」。這是中文繁體字常見的寫法,與簡體字的「款東」相對應。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款”字在古代寫作“刊”,而“東”字則寫作“東”。這種變化主要由于漢字的演變和書寫規範的不同。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借款東方公司的資金,他成功擴展了自己的業務。
2. 我們需要與東亞地區的企業建立款東合作關系。
組詞:
款項、款式、借款、貸款、東方、東道主、東海、東風、東北、東西
近義詞:
東方債務、東方負債、東方借貸
反義詞:
西方債務、西方負債、西方借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