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old severely;curse roundly;give it hot for sb.;rail at;bitterly denounce] 盡情地斥罵
我想痛罵他一頓才好
盡情地責罵;竭力地叫罵。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武帝 語 和嶠 曰:‘我欲先痛駡 王武子 ,然後爵之。’”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毛筆之類》:“便于使用的器具的力量,是決非勸谕、譏刺、痛罵之類的空言所能制止的。” 茅盾 《子夜》十三:“左右鄰的草棚人家……嘈雜地在争論,在痛罵。”
“痛罵”是一個漢語動詞,指用極其嚴厲、激烈的言辭責罵他人,通常帶有強烈的憤怒或譴責情緒。其核心含義包括:
情感強度
“痛”字在此非指肉體疼痛,而是形容程度之深,強調情緒的高漲。例如:“領導痛罵玩忽職守的員工”,這裡的“痛罵”凸顯了領導因極度失望而産生的憤怒。
語言特征
表現為措辭尖銳、音量較大,甚至伴隨肢體語言的輔助(如拍桌、指斥)。常見于對嚴重錯誤、道德問題或背叛行為的激烈反應,例如:“父親痛罵兒子考試作弊”。
語境適用性
多用于口語和非正式場合,書面語中可用“嚴詞譴責”等替代。對象可以是個人、群體或抽象事物(如“痛罵社會不公”)。
與近義詞的區别
相比“責備”“批評”,“痛罵”的情感烈度更高;與“辱罵”不同,“痛罵”通常基于明确的批評理由而非單純人身攻擊。例如:“他痛罵對方虛僞”帶有對品行的否定,而非無端謾罵。
需注意:過度使用可能激化矛盾,在正式溝通中建議采用更理性的表達方式。
痛罵是指對他人或事物進行激烈、尖銳的責備和譴責,表達憤怒和不滿的言辭。當人們情緒激動時,常會采用痛罵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以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
拆分部首:疒、馬、日、于。
筆畫:16畫。
來源:痛罵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常用來形容人們因為憤怒,而對某人或某件事情進行尖銳、激烈的責備和辱罵。這種方式的表達通常在社會交往中是不被提倡的,因為它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和後果。
繁體:痛罵。
古時候漢字寫法:痛駡。
例句:他因為對方的不道德行為感到氣憤,于是忍不住開始痛罵起來。
組詞:痛斥、痛加譴責、痛下狠手。
近義詞:破口大罵、惡語相向、咒罵。
反義詞:表揚、贊美、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