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重的意思、寄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重的解釋

猶借重。 郭沫若 《集外·七請》:“抒情用進步的話來說便是表現意識,他當寄重于主觀的情調,這和小說之寄重于客觀的認識者不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寄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層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圍繞“寄托”與“重量/重要性”展開,具體釋義如下:

  1. 字面本義(動詞+名詞結構):

    • 寄: 指托付、存放、寄存。
    • 重: 指有分量的、沉重的物品。
    • 合義: 指将沉重的、有分量的物品暫時存放在某處或托付給某人保管。這層含義強調物品本身的物理重量和價值,以及托付這一行為。例如:“遠行不便攜帶,隻得将金銀細軟寄重于親友處。”
  2. 引申與比喻義(抽象含義):

    • 寄: 引申為寄托、賦予、委托。
    • 重: 引申為重大的責任、深切的期望、深厚的情感或重要的地位。
    • 合義: 指将重大的責任、深切的期望、深厚的情感或重要的使命托付給某人或某事物。這層含義超越了物理重量,強調抽象事物的重要性、分量以及被托付者的擔當。這是“寄重”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的含義。例如:
      • “父母将全部希望寄重在他身上。”(寄托厚望)
      • “公司的發展寄重于這次關鍵技術的突破。”(依賴、倚重)
      • “這份信任,情意深長,不可謂不寄重。”(情感上的重托)

總結來說,“寄重”一詞兼具具體與抽象兩層含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寄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發音與注音

用法與語境

  1. 文學領域:多用于表達對某種特質或方法的側重,如郭沫若對比抒情與小說的差異時,用“寄重”區分主觀情調與客觀認知。
  2. 日常表達:現代使用較少,更常見于書面或學術讨論中,近義詞包括“倚重”“借重”。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郭沫若相關文學評論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老八行紙白河報幕蹦搭浡起不信乘黃尺幅寸缣鬥人風角風清月明封禺鳳咮高高手關緊荷花烘暈厚德載物後手煎夫驕驕蛣蟩靖端鲸骞金柯極選絕長補短決克柯幹酷掠苦雨凄風磊魁離駒馬螘草蒙頓僻怪撲簌簌人民團體日朝桑雞省究慎火蜃衛十二戟詩家適順霜署説知四部衆台槐談席跳搭調治貼河銅頭鐵臂王府井象牙邪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