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滑民的意思、滑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滑民的解釋

狡猾之民。 馬王堆 漢 墓帛書《十六經·成法》:“滑民将生,年(佞)辯用知(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滑民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狡詐奸猾、不務正業之人。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文獻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詞源 “滑”古通“猾”,意為狡詐、不老實。《說文解字》釋“滑”為“利也”,引申為圓滑世故;“民”指人。故“滑民”本義指行事油滑、品行不端之徒。該詞多見于秦漢典籍,如《史記·酷吏列傳》載:“滑民佐吏為治”,描述奸猾之民助長官吏嚴苛治理的現象。

二、詞義演變與特征

  1. 奸詐逃避義務

    指逃避勞役、賦稅的投機者。漢代晁錯《論貴粟疏》提及“奸邪生,盜賊多有……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其中“奸邪”即包含“滑民”之流,他們通過鑽營規避社會責任。

  2. 市井無賴之徒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刁滑的人”,特指市集中欺行霸市、擾亂秩序的遊手好閑者。如《漢書》中“治劇縣,捕格滑賊”,此處“滑賊”與“滑民”意近,均指危害地方的奸惡之輩。

三、近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滑民”使用頻率降低,但仍在方言或曆史語境中出現,保留“狡猾、無賴”的貶義色彩。如民國文獻《地方自治綱要》批評“地方滑民把持公産”,延續其負面指代。

綜合釋義

滑民(huá mín)

釋義:

古代漢語詞彙,指狡詐奸猾、不事生産,常以不正當手段逃避義務或擾亂社會秩序之人。其行為特征包括欺瞞、鑽營、破壞公序良俗等,屬貶義詞。

典籍例證:

《史記·酷吏列傳》:“滑民佐吏為治,而吏治務為嚴峻。”

《漢書·尹賞傳》:“城中薄暮塵起,剽劫行者,死傷橫道,枹鼓不絕。”


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晁錯《論貴粟疏》(《漢書·食貨志》)
  3.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4. 《中國地方自治史》(民國檔案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滑民”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詞義與出處
    指狡猾之民,出自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成法》:“滑民将生,年(佞)辯用知(智)。”

    • 這裡的“滑”通“猾”,意為狡詐;“民”指百姓或特定群體,合稱代指善于詭辯、投機取巧之人。
  2. 語言結構

    • 拼音:huá mín
    • 注音:ㄏㄨㄚˊ ㄇㄧㄣˊ
    • 字形:“滑”為左右結構,“民”為獨體結構。
  3. 字義分解

    • 滑:本義為光滑,引申為油滑、狡詐,如“滑頭滑腦”;
    • 民:泛指百姓,或特指某一類人(如“農民”“牧民”),此處含貶義色彩。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需注意其古典語義與現代詞彙的差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可參考《十六經·成法》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晻忽敗行拔絜霸王鞭長門誠壹打鐵趁熱等身圖彫像帝皇邸将丢盔卸甲胴朦泛除放失發卡蜚螭豐嘏雰濁陔步幹草羹胾供享挂鐮鬼國石海檝還意恒娥昏湎金苗忌羨榘度開顔康了陵懱隆密鹿蹄謬越驽良貧空牽時七步成詩其實齊心并力全清三大營神天恕道樹頂貪慌騰實位次未傅威譽於乎無人不知相矢小天地霞帳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