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種兒童發式。角,總角。 章炳麟 《錢唐吊龔魏二生賦》:“歧童角以説經兮,古今不可乎盍戠。”
(2).指兒童。 明 劉基 《梁甫吟》:“明良際會有如此,而況童角不辨粟與稊。”
“童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jiǎo,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指兒童的發式
古代兒童将頭發紮成兩個發髻,形似角狀,稱為“總角”。這一發式常用來代指童年或兒童身份。例如章炳麟《錢唐吊龔魏二生賦》中“歧童角以説經兮”,即以“童角”形容年幼發式。
代指兒童群體
明代劉基在《梁甫吟》中寫道:“明良際會有如此,而況童角不辨粟與稊。”此處“童角”借指年幼孩童,強調其認知的單純性。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優先選擇“兒童發式”或“孩童”的經典釋義。
童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童”和“角”兩個字組成。
“童角”中,“童”字的部首是“立”,它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角”字的部首是“角”,表示角部的意思。兩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5畫。
“童角”是一個成語,意指年幼未成熟的人在行動、言語上的幼稚可笑。這個詞的來源于古代的戲曲中角色的設定。在中國傳統戲曲中,童子是表演兒童角色的演員,而角色則是表演成年人角色的演員。因為兒童扮演成年人的角色,所以在戲劇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和言談往往顯得幼稚可笑。
“童角”的繁體字為「童角」。
漢字的書寫形式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然而,對于詞語“童角”,其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的行為舉止像個童角,毫無成熟的意識。 2. 這部電影展現了一個童角的成長曆程,讓人感動不已。
童角:年幼可笑的人。
幼稚、稚氣、孩童。
成熟、懂事、成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