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格的意思、格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格的解釋

(1).扞格,互相抵觸。 元 揭傒斯 《贈吳主》詩之一:“ 趙公 溫溫 蔡中郎 , 虞公 格格由 鐘梁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餘曰:‘《摽梅》三章非女子自賦耶?’ 秋圃 曰:‘舊説如是,於心終有所格格。’”

(2).猶耿耿。形容有心事。 清 杜漺 《<書影>序》:“世人胸中有疑難事,便格格而不能忘。” 清 褚人穫 《堅瓠四集·唐六如》:“倚柱而聽,數刻未落一韻,格格苦思,勿成,二人相視而哂。”

(3).滿語。意為小姐。為 清 皇族女兒的統一稱呼。 清 趙翼 《瓯北詩話·吳梅村詩》:“‘遠愧 木蘭 身手健,替耶征戰在他鄉。’ 靳 註謂‘為 定南王 孔有德 女 四貞 作。’…… 四貞 脫歸京師,朝廷念其父功,命照 和碩 格格食俸,通籍宮禁。” 清 龔自珍 《蒙古冊降表序》:“今以國朝公主之適外藩者,謹依玉牒詮次其諡號,而以外藩福晉、郡主之荷冊封者,貂冠毳襪之倫,綴於後為一表,曰哈屯者視福晉,曰格格者視郡主也。”參閱《清史稿·職官志四》

(4).方言。猶這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一回:“ 憲太太 一聲也不懂他的,肚子裡還想道:‘格格人朝仔倪癡形怪狀格做倽介!’”

象聲詞。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有鳥如烏,先鷄而鳴,架架格格。” 前蜀 朱希濟 《妖妄傳·周濟川》:“忽聞窻外有格格之聲,久而不已……俄而擺臂格格者骨節相磨之聲也。”《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那婦人﹞口裡格格的冷笑。” 茅盾 《多角關系》一:“女的掌不住格格地笑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格格”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


一、清代貴族女性稱謂

釋義:

“格格”是滿語音譯詞(滿語:ᡤᡝᡤᡝ,轉寫:gege),在清代特指皇族女性的封號等級,地位低于公主。根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格格分為四等:

  1. 親王之女:稱“和碩格格”,封郡主;
  2. 郡王之女:稱“多羅格格”,封縣主;
  3. 貝勒之女:亦稱“多羅格格”,封郡君;
  4. 貝子、鎮國公之女:稱“固山格格”,封縣君。

    此稱謂體現了清代嚴格的宗室等級制度,常見于宮廷文獻及曆史典籍。


二、拟聲詞用法

釋義:

作為拟聲詞,“格格”模拟物體碰撞、摩擦或笑聲等清脆、短促的聲響。例如:


三、方言與特殊含義

釋義:

在部分方言中,“格格”有特殊引申義:

  1. 間隔阻礙:吳語區形容物體間有縫隙或阻礙物,如“抽屜推勿進去,當中有格格”;
  2. 性格執拗:北方方言指人性格倔強、不易妥協(《漢語方言大詞典》);
  3. 棋盤網格:古漢語中偶指棋盤方格,如“棋枰布格格”(明代《字彙》)。

    此類用法地域性強,需結合語境理解。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漢語方言大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

(注:因無法驗證線上鍊接有效性,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通過權威學術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格格”一詞的含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綜合了滿語詞源、清代等級制度及文化符號等多重屬性:

一、詞源與核心含義

  1. 滿語音譯:源自滿語“ᡤᡝᡤᡝ”(gege),原意為“小姐”或“女士”,是滿族對女性的一般尊稱。後逐漸演變為清代皇族女兒的專屬稱謂,包括皇帝的女兒(公主)及宗室王公之女(如郡主、縣主等)。

  2. 漢語引申:在漢語中,“格格”也用于形容事物間的抵觸(如“格格不入”)或表達心事(如“心中有所格格”),但這些用法較為少見。


二、清代格格的等級劃分

順治時期對格格的封號進行了系統分級,不同等級對應不同的身份與待遇:


三、文化符號與現代應用

  1. 清宮文化象征:在清宮劇中,“格格”常以嬌貴形象出現,反映了清代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女性稱謂習慣。
  2. 現代寓意:作為名字時,“格格”寓意尊貴、高雅,寄托了父母對女兒的美好期望。

注:關于格格的等級劃分,不同史料記載存在細節差異,建議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清代典章制度研究以獲取更準确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霸短百廢待興駁舛博考不絕若線大化改新玳燕電波跺擡杜微慎防怫異否戾隔截杚量駭歎豪鸷轟轟惠潤家缽角箫嘉庸浸潤之谮扣除蠟紅樂都雷蘇連晴鍊鎖烈火旒纩柳葉刀狸狌陸門盧沙憫愧抿笑末學樸強品箫弄笛竅隙茕鳏棄投凄悅塞途殺雞扯脖閃殺山左申發守謙纾放樹善樹頭酒素分茶天山天池外奬外僑王永民烏絲行絃索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