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洛陽 。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稱。 宋 張元幹 《滿庭芳·壽富樞密》詞:“ 韓國 殊勳, 洛都 西内,名園甲第相連。”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永嘉 之亂, 洛都 覆沒。”
“洛都”是古代中國對洛陽的别稱,因其作為多個朝代的政治、文化中心而聞名,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洛都”即指洛陽,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這一名稱源于洛陽在夏、商、周、漢、隋、唐等朝代的都城地位,是古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要樞紐。
曆史與文化象征
洛陽作為“洛都”,曾長期是中原文明的象征,以人口密集、商業繁榮和藝術興盛著稱。例如,宋代張元幹在《滿庭芳》中以“洛都西内,名園甲第相連”描述其繁華,明代胡應麟則用“洛都覆沒”反映戰亂對古都的沖擊。
擴展含義
“洛都”不僅指洛陽本身,還衍生出對繁華都市的比喻意義,常用于文學作品中形容昌盛景象。
日本京都的别稱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平安京(今京都)在曆史上也曾仿照洛陽布局,并借用“洛都”“京洛”等名稱,但這是另一文化背景下的用法。
“洛都”既是對洛陽的古稱,也承載着中國古代都城文明的輝煌記憶。
《洛都》一詞是指古代中國的都城洛陽,也用來形容一個繁華熱鬧的地方。
《洛都》的簡體字是由“氵”和“魚”組成。其中,“氵”是水的偏旁部首,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魚”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魚。總共有12個筆畫。
《洛都》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文學作品。古代著名文學家杜牧在他的詩作《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寫道:“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城裡春光好。”這首詩描述了洛陽城的美景和繁華,從而使得“洛都”一詞逐漸為人所熟知。
繁體字的《洛都》為「洛都」。
在古代漢字中,洛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洛都在古時的寫法可能為「洛」和「鬥」的組合。
1. 他生活在洛都的繁華地帶。
2. 洛都的夜景令人陶醉。
1. 洛陽(Luo Yang):指中國舊時的洛陽城市。
2. 都城(du cheng):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首都。
豪華、繁華、熱鬧。
貧瘠、冷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