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一法則;同一準則。《鹖冠子·王鈇》:“殊君異長,又何出入?若能正一,萬國同極。”《後漢書·仲長統傳》:“玄聖禦世,則天同極;施舍之道,宜無殊典。”
(2).相同目标。《楚辭·九章·惜誦》:“同極而異路兮,又何以為此援也?”
“同極”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同一法則;同一準則
指遵循相同的規則或标準,強調統一性。例如古籍《鹖冠子·王鈇》中提到“若能正一,萬國同極”(),意為若能統一法則,各國都将遵循同一準則。
相同目标
表示共同的目的或方向。如《楚辭·九章·惜誦》中的“同極而異路兮”,指雖然目标一緻,但選擇的路徑不同。
“同極”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既可表達統一的标準,也可指共同的目标。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古籍中的引用更偏向哲學或政治層面,現代用法則擴展至科學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 或相關古籍原文。
同極這個詞是指存在于同一物體或事物中的兩個相互對立但又密不可分的部分或因素。它是由“同”和“極”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同字的部首為口,總計5畫。
極字的部首為木,總計8畫。
來源:
同極一詞來源于《左傳》中的“大同小異”這一用法。在哲學和思想領域中,它指的是矛盾統一的原理。
繁體:
同極的繁體字為「同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同極字的變體較多,有些寫作“同極”、“同極”。這些變體從形狀上來看與現代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這個戀情中有着同極的愛與恨,在他們心中無法分割。
2. 人與自然是同極的存在,兩者相互依存增長。
組詞:
同極可以構成其他詞語,例如:同極性、同極裝置、同極問題等。
近義詞:
同極的近義詞包括對立統一、矛盾統一等。
反義詞:
同極的反義詞是“異極”,指兩個相互對立且相互排斥的因素或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