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彌勒的意思、彌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彌勒的解釋

梵語Maitreya音譯,意譯“慈氏”。著名的未來佛。我國的 彌勒 塑像胸腹坦露,面帶笑容。傳說 五代 時 布袋和尚 是其化身。《彌勒下生經》:“将來久遠, 彌勒 出現,至真等正覺。” 唐 窺基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又念 彌陀 、 彌勒 ,功德無有差别。” 宋 黃庭堅 《病起荊江亭即事》詩之九:“形模彌勒一 布袋 ,文字江河萬古流。” 陳世宜 《醉歌》:“ 彌勒 開口作憨笑,金剛怒目将譙訶。” 魯迅 《彷徨·示衆》:“胖大漢後面就有一個 彌勒佛 似的更圓的胖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彌勒”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宗教、文化和現代語境:

一、宗教釋義

  1. 梵語音譯與未來佛
    “彌勒”源自梵語“Maitreya”,音譯為“彌勒”,意譯為“慈氏”,是佛教中的未來佛,被視為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的下一尊佛。據《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将在未來降生人間普度衆生。

  2. 形象特征
    中國佛教中的彌勒塑像常以“胸腹袒露、滿面笑容”的形象出現,象征包容、慈悲與喜悅。這一形象與五代時期布袋和尚(契此)的傳說相關,民間認為布袋和尚是彌勒的化身。


二、文化衍生意義


三、其他相關

總結

“彌勒”的核心含義仍圍繞佛教未來佛展開,其文化形象和衍生意義均源于宗教背景。如需深入了解佛教相關習俗,可參考彌勒佛聖誕日(農曆正月初一)的慶典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彌勒

彌勒(mí lè)是一個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弓部和米部。它的拆分筆畫為5畫。漢字彌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它是佛教中一個重要的概念,代表着下一世佛陀的化身。

繁體字

在繁體中文中,彌勒的寫法為彌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彌勒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漢字寫法中,彌勒的第二個部分“勒”由兩個部首組成:弓部和力部。

例句

1. 彌勒佛被人們稱為“慈悲佛”,被視為拯救衆生的救世主。

2. 信衆們虔誠地供奉彌勒菩薩,祈求平安幸福。

組詞

彌勒心(mí lè xīn):指遙遠的心願。

彌勒菩薩(mí lè pú sà):指佛教中信仰的拯救衆生的菩薩。

近義詞

彌陀(mí tuó):與彌勒佛類似,也是佛教中拯救衆生的菩薩。

反義詞

衆生(zhòng shēng):與彌勒佛相對,指世間衆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