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聊以塞責的意思、聊以塞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聊以塞責的解釋

姑且應付搪塞,算是盡責。 清 趙翼 《陔馀叢考·成語》:“《通鑑記事》: 韓侂胄 當國,京官不敢言事,但泛論君臣時事。或問之,則愧謝曰:‘聊以塞責。’”《紅樓夢》第七九回:“ 寳玉 卻從未會過這 孫紹祖 一面的,次日隻得過去聊以塞責。” 茅盾 《子夜》四:“那位寶貝外甥 吳荪甫 也不把老舅父放在眼裡了,隻來了這麼一通聊以塞責的電報,卻并沒專派一條小火輪來請他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聊以塞責”是由“聊”“以”“塞責”三個部分構成的成語,其中“聊”表示“姑且、暫且”,“以”作連詞使用表示目的,“塞責”即“敷衍責任”。整體含義指用敷衍應付的态度完成某項任務,常帶有消極色彩。《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釋義為“姑且用來搪塞自己應負的責任”,強調該行為缺乏主動性和責任感。

從語用角度看,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描述工作中虛與委蛇的狀态。如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八回寫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長于吟詠,姐妹輩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責,不負斯景而已。”此例生動展現了人物勉強應付作詩的窘态。北京大學中文系《成語源流大辭典》指出,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官員處理公務時的推诿現象,後逐漸演變為通用表達。

在近義表達方面,“敷衍了事”“虛應故事”等成語與其語義相近,而“恪盡職守”“殚精竭慮”則構成反義對照。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時應避免與“聊勝于無”混淆,後者側重“有總比沒有好”的退讓式選擇,不帶有推卸責任的貶義色彩。商務印書館《成語應用辨析辭典》特别提醒,該成語在公文寫作中尤需慎用,以免産生消極暗示。

網絡擴展解釋

“聊以塞責”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義

聊以塞責(拼音:liáo yǐ sè zé)指姑且應付、搪塞責任,形容做事敷衍,僅求表面應付而不求實際效果。常用于表達因無奈或能力不足而采取的消極态度。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南宋權臣韓侂胄專權時,官員們不敢直言政事,隻能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泛泛而談。當被問及為何如此敷衍,他們回答:“聊以塞責”,即勉強應付責任以求自保。


三、結構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實際應用與例句

  1. 職場場景:員工因壓力或資源不足,草率完成報告,僅為應付上級檢查。
  2. 學習場景:學生面對繁重作業,草草填寫答案而不求理解。
  3. 文學引用:《紅樓夢》中賈寶玉被要求作詩時,自謙“聊以塞責,不負斯景”。

六、注意事項

這一成語既反映了個體在困境中的無奈選擇,也揭示了敷衍态度對責任感的消解,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步罷乏白象報春兵争閉鉗比衆逋抗不是頭財柱揣較穿扮刺芒從跸遞衣恩誘返還飛沉風局凫騎攻抄官品歸聘古冶合肥市谹議婚對家長禮短驚佩九芝救轉捐本逐末絶蹤浪死量角器淩邁峚山旁寄抛球樂破格潛絕欽味齊諧全愈蛇陣十國豕食丐衣曙河私惠損兵折将唐菖蒲歎羨蹄迒題名透井尪悴威力誣侵湘妃椅瀉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