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寄的意思、流寄的詳細解釋
流寄的解釋
謂飄泊外鄉。《明史·楊翥傳》:“ 楊士奇 微時,流寄窘乏, 翥 輒解館舍讓之,而己教授他所。”
詞語分解
- 流的解釋 流 ú 液體移動:流水。流汗。流血。流淚。流程。流瀉。流質。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隨波逐流(隨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蕩,喻沒有主見,隨着潮流走)。 像水那樣流動不定:流轉(僴 )。流通。流寇。流浪。流離
- 寄的解釋 寄 ì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懷。寄意。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蟲。 托人傳送,特指由郵局傳遞:寄信。寄錢。 認的親屬:寄父。寄母。寄子。 筆畫數:; 部首: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流寄"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古典文獻用例中解析:
一、詞彙釋義
流寄(liú jì)
指漂泊在外、寄居他鄉的狀态。其中:
二、古典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魏晉至唐宋詩文,例如:
- 《宋書·謝靈運傳》:
“流寄之客,既無定栖。”
描述戰亂中流離失所之人無處安居的境遇 。
- 唐代劉長卿《送李錄事兄歸襄鄧》:
“十年多難與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白首相逢征戰後,青春已過亂離中。行人杳杳看西月,歸馬蕭蕭向北風。漢水楚雲千萬裡,天涯此别恨何窮。”
詩中“逐轉蓬”即暗含“流寄”之意,喻人生如蓬草漂泊 。
三、文化意蘊
“流寄”不僅指物理空間的遷徙,更承載古代文人的情感内核:
- 羁旅之愁:如庾信《哀江南賦》“提挈老幼,關河累年”,道盡亂世流離之痛;
- 身世之悲:常見于貶谪文人作品,如蘇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慨歎 。
四、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第7卷第101頁。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流”字條目。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20年,“寄”字釋義及用例。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文獻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流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飄泊外鄉”,通常指因生活所迫或境遇變遷而離開故土、寄居他鄉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漂泊、寄居在外地,帶有被動或無奈的情感色彩。
- 詞性:動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中。
- 拼音:liú jì(注音:ㄌㄧㄡˊ ㄐㄧˋ)。
2.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例證:該詞可見于《明史·楊翥傳》的記載:“楊士奇微時,流寄窘乏,翥輒解館舍讓之,而己教授他所。”
此句描述明代名臣楊士奇未顯達時漂泊困頓,友人楊翥主動讓出住所接濟他。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流離、漂泊、寄居、羁旅。
- 反義詞:定居、安居、歸鄉。
4.延伸解讀
- 情感色彩:隱含身世浮沉、生活困頓的境遇,常見于描述古代文人或百姓因戰亂、災荒等被迫離鄉的情景。
- 現代關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北漂”“滬漂”等新詞類比其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擺置包龍圖八識不甯唯是材德慚悔超今冠古馳走箠駡逮送當梢順大我締盟二根放責幡子鳳皇儀府榭覆陣附舟幹輔怪咤鼓儳和輯和邱河陽錢胡子拉碴蹇缺鯨呿精心絕緣體橘官開精開務看設離思六軍旁仄憉悙篇典憑驗阡阡擒獲沙村生辰綱收治水磨腔水烏他四铢騰縱外氅玩歲愒月武德舞五儀湘水祥星絃外之音蚬子謝花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