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烈過甚。《新唐書·李中敏傳》:“雨不時降,夏陽驕愆,苗欲槁枯。”
“驕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含義
由“驕”(驕傲)和“愆”(過失)組合而成,表示因驕傲自大而導緻的錯誤或失敗。多用于批評自負之人,例如在團隊合作或決策場景中,強調傲慢心态的危害性。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在《新唐書·李中敏傳》中,“驕愆”指自然現象的猛烈過甚,如“夏陽驕愆”描述夏季陽光過于熾熱,導緻幹旱苗枯。此用法現代較少見,需結合原文語境理解。
補充說明
《驕愆》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它可以表示人的傲慢和過錯。
《驕愆》由部首馬和心組成,馬意味着與馬有關,心表示與内心感情有關。其中,驕由13畫組成,愆由13畫組成。
《驕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在繁體字中,驕和愆的寫法分别為驕和僉。
在古時候,驕和愆的寫法略有不同。驕的古字形為驕,由馬和喬組成,表示馬的傲慢态度;愆的古字形為僉,由人和董組成,表示人的過錯和疏忽。
1. 他的驕愆使他失去了許多朋友。
2. 過去的愆盡管已經原諒,但仍然存在後果。
1. 驕傲:表示自高自大的情緒或态度。
2. 過愆:表示過失、過錯。
3. 愆尤:指過失和疏忽。
1. 傲慢:表示自以為是或輕視他人。
2. 自滿:指對自身過于滿足,不思進取。
1. 謙虛:表示謙遜和謹慎。
2. 諒解:指互相包容和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