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恸哭的意思、恸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恸哭的解釋

[wail;cry one's heart out] 放聲痛哭,號哭

聽見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宮中皆恸哭。——唐· 李朝威《柳毅傳》

捧诏恸哭。——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詳細解釋

痛哭。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一:“ 彥 見之,抱母慟哭,絶而復蘇。” 宋 王安石 《歎息行》:“官驅羣囚入市門,妻子慟哭白日昏。” 清 吳偉業 《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顔。”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十六回:“ 周丑孩 一見父親成了這般光景,一下撲過去伏在身上,放聲恸哭起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恸哭是漢語中表達極度悲痛的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解析

    “恸”指極度悲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為“極度悲哀;大哭”,如“恸絕”(悲痛到暈厥)。而“哭”為出聲流淚的生理行為。二者組合後,“恸哭”特指因巨大悲痛引發的放聲痛哭,情感強度遠超普通哭泣。

  2. 構詞與語用特征

    該詞屬并列式合成詞,雙音節均含強烈情感色彩。《漢語大詞典》強調其常用于描述喪親、國難等重大哀傷場景,如《晉書·阮籍傳》載“籍母終,正與人圍棋……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展現恸哭與極端情感狀态的關聯。

  3. 古今用法差異

    古漢語中多作單字使用(如“顔淵死,子哭之恸”《論語·先進》),現代漢語則定型為雙音節詞。據《古代漢語詞典》,其語義核心從先秦時期即聚焦于“情感失控的劇烈哀嚎”。

  4. 文化心理映射

    《中國禮儀文化大辭典》指出,傳統喪禮中“恸哭”是儒家“哀毀盡禮”倫理觀的具象化表達,既宣洩個人哀思,亦承擔社會儀禮功能,如《禮記·檀弓》規範“哭泣之哀”的禮制層級。

網絡擴展解釋

“恸哭”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òng kū(注意“恸”不讀“dòng”),意為因極度悲傷而放聲痛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字義解析

2.與“痛哭”的區别

3.文學與曆史用例

4.現代應用

5.常見組詞

總結來看,“恸哭”是情感濃度極高的詞彙,多用于生死離别等極端悲痛場景,需與普通“痛哭”區分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暗風扳莊襃拔悲愁标鑒荜撥薄材補阙挂漏程儀除壇摧剉耽書大戲電碓獨生子女恩不放債泛盎否定判斷幹蘭更上一層樓鬼磷鬼魅伎倆獎賞賤身艱子積翠池借春警懼近佳錦泾矜勇扣阍扐掯龍閣隆崛靡屆鬧情緒孽星庖羞翩其反矣破涕千年一律慶羨清早上阙下曲錄呿嗋榮公三鬧繖幄商嶺審人孀嫠厮迤厮逗檀木靴同功一體晤面無傷無臭向用淆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