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執政之臣。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為亡考修明真齋詞》:“況職主庖羞,須行宰戮;旋司戎伍,每舉刑章。”參見“ 庖鼎 ”。
“庖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庖羞”讀作páo xiū,意為“喻執政之臣”。該詞通過比喻手法,将“庖”(廚房或廚師)與“羞”(本義為恥辱,也通“馐”指美食)結合,代指掌管國家事務的重要官員,類似于廚師掌管飲食,暗含權責之意。
該詞可見于前蜀杜光庭的《王承郾為亡考修明真齋詞》:“況職主庖羞,須行宰戮;旋司戎伍,每舉刑章。”
句中“庖羞”指代官員職責,需掌管刑罰、軍事等事務,與“庖鼎”(象征權柄的鼎器)相關。
“庖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已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文獻或特定曆史文本。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确認具體語境。
庖羞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宴席上主廚親自宰殺食材并烹饪的意思。
庖的部首是廣(⺅),庖的筆畫數是5;羞的部首是羊(⺶),羞的筆畫數是7。
《庖羞》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大明》中,指的是宴會上廚師為客人們烹調食物的場景,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指廚師的專業稱謂。
繁體字“庖羞”為「庖縦」。
在古代,漢字“庖羞”還有一種寫法是「庀肩」。其中,“庀”是指廚房,“肩”是指肉肩部分,表示主廚親自宰殺烹饪的意思。
1. 他是一個有着豐富廚藝的庖羞。
2. 這家餐廳請來了一位庖羞大師,料理的菜肴味道非常鮮美。
庖羞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許多詞語,如:庖丁(古代的廚師),羞怯(害羞),羞愧(感到慚愧),庖丑(廚師的助手)等。
庖羞的近義詞有廚師、廚娘、烹饪師等。
庖羞的反義詞可以是食客、賓客、顧客等,因為庖羞是指廚師這一職業的專業稱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