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恸哭的意思、恸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恸哭的解释

[wail;cry one's heart out] 放声痛哭,号哭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宫中皆恸哭。——唐· 李朝威《柳毅传》

捧诏恸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详细解释

痛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 彦 见之,抱母慟哭,絶而復苏。” 宋 王安石 《叹息行》:“官驱羣囚入市门,妻子慟哭白日昏。”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六回:“ 周丑孩 一见父亲成了这般光景,一下扑过去伏在身上,放声恸哭起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恸哭是汉语中表达极度悲痛的复合动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解析

    “恸”指极度悲哀,《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为“极度悲哀;大哭”,如“恸绝”(悲痛到晕厥)。而“哭”为出声流泪的生理行为。二者组合后,“恸哭”特指因巨大悲痛引发的放声痛哭,情感强度远超普通哭泣。

  2. 构词与语用特征

    该词属并列式合成词,双音节均含强烈情感色彩。《汉语大词典》强调其常用于描述丧亲、国难等重大哀伤场景,如《晋书·阮籍传》载“籍母终,正与人围棋……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展现恸哭与极端情感状态的关联。

  3. 古今用法差异

    古汉语中多作单字使用(如“颜渊死,子哭之恸”《论语·先进》),现代汉语则定型为双音节词。据《古代汉语词典》,其语义核心从先秦时期即聚焦于“情感失控的剧烈哀嚎”。

  4. 文化心理映射

    《中国礼仪文化大辞典》指出,传统丧礼中“恸哭”是儒家“哀毁尽礼”伦理观的具象化表达,既宣泄个人哀思,亦承担社会仪礼功能,如《礼记·檀弓》规范“哭泣之哀”的礼制层级。

网络扩展解释

“恸哭”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tòng kū(注意“恸”不读“dòng”),意为因极度悲伤而放声痛哭。以下是详细解释:

1.字义解析

2.与“痛哭”的区别

3.文学与历史用例

4.现代应用

5.常见组词

总结来看,“恸哭”是情感浓度极高的词汇,多用于生死离别等极端悲痛场景,需与普通“痛哭”区分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挨次暗懦半月谈苾芬笔録布干草檄趁空謘謘传遗漼澯担戴掉罄烦溷反意丰墙峭址封刃管城子贯斗双龙瓜区豆分跪进合议制伙伴贱值焦坎脚门甲帖稷蜂社鼠寄锡眷区具脩龙雒侯卯食没成梱劘灭柰何木念想破坚摧刚强求戕忍蹺腾青由雀稗趋吉避凶闰察乳突善甲厉兵神貍十角适足书藁恕免恕实邃穆肃疎帖泰颓纲魋翕猥懑吴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