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為當時所重;合于時用。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三折:“先生正當向用之際,何以有此山林之念?”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兵部·倭患》:“其子 綎 ,從 滇 黔 起,屢奏功;其後 朝鮮 之役,亦以凱旋,為時向用。”
(1).謂有意任用。《宋史·選舉志一》:“時取才唯進士諸科為最廣,名卿鉅公,皆繇此選,而 仁宗 亦嚮用之,登上第者不數年,輒赫然顯貴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 蔣賜棨 韓鑅 雖尚列朝籍,亦不復嚮用。”
(2).指被重用。 宋 葉適 《故禮部尚書龍圖閣學士黃公墓志銘》:“為 寶謨閣 直學士,入為禮部尚書,天下意公嚮用矣。” 明 李贽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侵侵乎見知於諸大老,勃勃乎嚮用矣。”
“向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被當時所重視;合于時用
指某人或某事物在特定時期受到重視,符合時代需求。例如明代王九思在《曲江春》第三折中寫道:“先生正當向用之際,何以有此山林之念?” 這裡“向用”強調正值被重用的時期。
被任用或重用
常見于史書和文言文中,表示人才或官員受到朝廷的提拔或信任。例如:
補充說明:
“向”單獨使用時,通常指方向、朝向(如“向北”“志向”),或表示時間上的“從前”(如“向日”)。而“向用”作為複合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被動含義,多用于描述人才或政策的時代適配性。
建議:
若需深入分析某文獻中的“向用”,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重用或合時宜),并參考權威古籍注解。
向用(xiàng yòng)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表示借用或者使用。它通常指向他人或者借助他人來運用某種對象、事物或者能力。
向用的部首是口,總共包含7個筆畫。
向用的字源較為複雜。在古代,向用與“享”的發音相同,引申而來。向字表示意向、轉達的意思,用字表示借用、使用的意思。合在一起,向用表示通過轉向他人或他人提供的對象來進行使用。
繁體形式為嚮用。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向用的古代寫法為“曏”,讀音與現代相同。
1.他想要借向用你的車去郊遊。
2.這些工具需要向用一段時間後才能熟練使用。
1. 向往:希望、渴望。
2. 向導:指引、導遊。
3. 向陽:朝向太陽的一面。
使用、借用、利用。
歸還、退還、不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