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制的蟾蜍形器物,如水盂、墨合、燈盞之類。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寺塔記下》:“ 建中 時, 光宅寺 僧鑄銅蟾為息煙燈,天下傳之。” 清 曹寅 《寓齋即事與諸同人夜話有懷晚研曾寓此三年》詩:“淩結銅蟾戢墨兵,衰疲那競世間名。”
“銅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銅制的蟾蜍形器物,主要用于文房用具或燈具等實用器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銅蟾指用銅鑄造的蟾蜍造型器物,常見于古代文房用品或生活器具,如水盂(盛水器)、墨合(墨盒)、燈盞(油燈)等。蟾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吉祥與財富,因此器物常以此造型表達美好寓意。
曆史與用途
文化象征
蟾蜍在民間傳說中與“劉海戲金蟾”等故事相關,寓意招財納福。銅蟾作為器物造型,既具實用性,又承載了吉祥文化的内涵。
總結來看,“銅蟾”是融合工藝、實用與象征意義的傳統器物,多見于唐宋至明清時期,常見于文獻與詩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器物形制或曆史背景,可參考《酉陽雜俎》等古籍或博物館藏品資料。
《銅蟾》是一個指代一種蟾蜍的詞語,蟾蜍是一種生活在水邊的兩栖動物。
《銅蟾》的部首是金字旁,拆分為“钅”和“蟲”兩個部首。
《銅蟾》總共有16個筆畫。其中,“銅”字擁有8個筆畫,“蟾”字擁有8個筆畫。
《銅蟾》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相傳,蟾蜍能夠吞食月亮,而神話中的蟾蜍常常被描繪成銅色的,因此得名《銅蟾》。
《銅蟾》的繁體字為「銅蟾」。
在古時候,「蟾」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常見的寫法為「蟾」加上兩個蟲旁組成。
1. 聽到池塘裡傳來的蟬鳴聲,我知道銅蟾又出來了。
2. 這幅畫中畫着一個銅蟾蜍正在吞食月亮。
組詞:銅錢、蟾宮、銅臭、蟾聲、蟾眼等。
近義詞:蟾蜍、青蛙、蛙類。
反義詞:月亮、太陽、蛇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