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糧饷。《新唐書·宦者傳下·楊複恭》:“於是 鳳翔 李茂貞 、 邠州 王行瑜 ……同劾 守亮 納叛臣,請出兵讨罪,軍饟不仰度支。”《明史·董傳策傳》:“今諸邊軍饟歲費百萬,強半賂 嵩 。”
“軍饟”是“軍饷”的異體寫法,讀音為jūn xiǎng,其含義為軍隊的糧饷,特指古代用于維持軍隊開支的物資和錢糧。
詳細解析:
字形構成
曆史語境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例如明代記載邊疆軍費時提到:“今諸邊軍饟歲費百萬,強半賂嵩”(《》例句)。此句指當時邊疆軍饷耗費巨大,但大半被權臣貪污,側面反映古代軍饷管理問題。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統一寫作“軍饷”,而“饟”字因生僻逐漸被棄用。若在古籍或曆史研究場景中遇到“軍饟”,可直接理解為軍隊後勤物資。
注意:研究曆史文獻時需留意異體字差異,避免誤讀。如需進一步探究軍饷制度,可參考《明史·食貨志》等史料。
《軍饟》是一個古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軍中的飯食”或“軍中供給的飲食”。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它們分别是“軍”和“饟”。
《軍饟》的部首是“米”(米字旁),表示與糧食相關。它的筆畫分别是:軍(7畫)和饟(16畫)。
《軍饟》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雑食第四》這本曆史文獻中,用以描述軍隊中的食物供給。在繁體字中,軍(軍)的形狀保持不變,饟(飡)字的表示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軍饟》中,軍和饟的構造與現代漢字有些不同。軍字在古代是由“車”和“冖”組成,古代的車更像是兩個獨立的“田”字。“車”表示交通工具,“冖”代表蓋子。饟字在古代則是由“食”和“口”組成,食表示食物,而口代表嘴巴。
以下是一些使用《軍饟》的例句:
1. 軍中的軍饟一直是士兵們的重要保障。
2. 軍饟的供給需要有專門的機構負責。
這是一些與《軍饟》相關的詞語:
組詞:軍食、饟食能源、饟糧、軍中、士兵
近義詞:軍糧、軍食品
反義詞:民饟、平民飲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