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録的意思、後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録的解釋

稱某些以“録”為書名的著作的續篇。如:《文獻通考·經籍四四》著錄有《聞見後錄》二十卷。系 宋 邵博 繼 邵伯溫 《聞見前錄》之作。 宋 王明清 《揮麈錄》之續集亦稱《後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後續的記錄或編纂,通常用于書名或特定文獻的指稱。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義項及用法:


一、本義與核心含義

“後録”由“後”(時間或次序上較晚的)與“録”(通“錄”,記錄、抄寫)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後續的記載”或“後來編纂的文本”。

例證:

宋代嶽珂《程史》有《後録》十卷,專補前錄未載之事 。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載:“《東軒筆錄》有《後錄》一卷,續記熙甯後事” 。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書名的組成部分

    多用于續作或補遺類文獻,如《續後録》《别集後録》,強調對前作的補充。

    來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收錄多部以“後録”為名的明清筆記 。

  2. 文獻分類術語

    在目錄學中,指正史、雜史之後附加的附錄或補編。

    例:明代《國朝獻徵錄》後附《後録》三卷,輯錄人物轶事 。


三、古籍中的典型例證


四、字源與通假關系


五、現代使用與考辨

現代漢語中“後録”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整理或文史研究領域。需注意與“後錄”(現代簡化字)的版本差異,但語義一緻。

權威考辨:

清代學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指出:“宋人筆記多分前、後録,體例相承,非臆造也” 。


參考文獻來源:

  1. 《程史·後録序》(宋·嶽珂)
  2.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
  3.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史部》
  4. 《國朝獻徵錄·凡例》(明·焦竑)
  5. 《宋史·藝文志二》
  6. 《郡齋讀書志·卷十三》(宋·晁公武)
  7. 《說文解字注·錄部》(清·段玉裁)
  8. 《爾雅·釋诂》
  9. 《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清·錢大昕)

網絡擴展解釋

“後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文獻的續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後録”指某些以“録”為書名的著作的續篇,通常作為前作的補充或延續。例如《文獻通考·經籍四四》中提到的《聞見後錄》二十卷,即為宋代邵博對其父邵伯溫《聞見前錄》的續作。

二、典型用例

  1. 《聞見後錄》
    由宋代學者邵博撰寫,延續其父邵伯溫《聞見前錄》的内容,記錄曆史事件與見聞。
  2. 《揮麈後錄》
    宋代王明清所著《揮麈錄》的續集,屬于筆記類文獻的典型續作形式。

三、相關說明

四、擴展信息

“後録”的用法與“前録”相對,類似現代書籍的“續集”概念。其相關詞語包括“兼收并録”“量材録用”等,但含義與“後録”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文獻通考》或宋代筆記類著作的原始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阿難陀巴不能勾白芨佛郎機礮冰絲絃側寒查封吃白酒赤心報國抽搐春困秋乏翠箓村店丹唇得國帝畿奉表烽爟風憲鞏洛貴令國而忘家孤雁出群痕都斯坦詪詪畫肆胡梨護聖瓜降監降解奸狡糠镫戀歌理紀爐眼描紅妙計木屋匿竄偏箱車平衡木瓶罍之恥平睦頻果潛晖竊脂锓梓鬈髻勸沮趣數岨峿三頭六臂色膽包天商山四皓扇汗虱子通論聞如是饩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