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稱某些以“録”為書名的著作的續篇。如:《文獻通考·經籍四四》著錄有《聞見後錄》二十卷。系 宋 邵博 繼 邵伯溫 《聞見前錄》之作。 宋 王明清 《揮麈錄》之續集亦稱《後錄》。
“後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文獻的續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後録”指某些以“録”為書名的著作的續篇,通常作為前作的補充或延續。例如《文獻通考·經籍四四》中提到的《聞見後錄》二十卷,即為宋代邵博對其父邵伯溫《聞見前錄》的續作。
“後録”的用法與“前録”相對,類似現代書籍的“續集”概念。其相關詞語包括“兼收并録”“量材録用”等,但含義與“後録”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文獻通考》或宋代筆記類著作的原始文本。
後錄是一個詞語,拆分為“後”和“錄”兩個部分,共有8個筆畫。它是由“後”和“錄”兩個漢字組合而成。
“後”是一個由“口”和“一”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表示在位置或次序上跟前面的事物相比,在時間上在過去的事物之後。它的繁體字是“後”。
“錄”是一個由“音”和“彔”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表示記錄或記下。它的繁體字是“錄”。
後錄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它通常指的是在某些事件或事物之後所做的記錄或記載。這個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是“後錄”,并且僅有1個字形變化。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了這個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經過細緻觀察,科學家們對動物行為進行了後錄。
2. 這本書是對曆史事件的後錄,非常詳實。
組詞:前錄、記述、記錄
近義詞:後記、隨錄
反義詞:前記、廢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