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足之蟲的意思、百足之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足之蟲的解釋

(1) [a centipede does not topple over even when dead]∶百足(馬陸)雖然死了,但不僵硬

(2) [the influence of a powerful man lingers after his downfall]∶比喻有錢有勢者,根基牢固,雖然失敗,也不至立即潦倒沒落

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紅樓夢》

詳細解釋

(1).馬陸的别名。體長而稍扁,長寸餘,由許多環節構成,各節有足一至二對。中斷成兩截,頭尾仍能各自行走。多用以比喻故國、舊家或勢位富厚的人。 漢 桓譚 《新論·辨惑》:“百足之蟲,共舉一身,安得不濟。” 明 李贽 《戰國論》:“百足之蟲,遲遲復至二百四十餘年者,皆 管仲 之功,五霸之力也。”《明史·丘橓傳》:“貪墨成風,生民塗炭,而所劾罷者大都單寒輭弱之流。苟百足之蟲,傅翼之虎,即贜穢狼籍,還登薦剡。” ********* 《美國對歐戰怎麼樣》:“在事實上, 英 法 是‘百足之蟲’的帝國主義國家。如我們認為 德國 就可能在短時期内把它們完全消滅,也未免把事情看得過于簡單。”參見“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2).蜈蚣的俗稱。《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腳’,又名‘百足之蟲’。”參閱《埤雅·釋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百足之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1. 拼音與字面意思
    拼音為bǎi zú zhī chóng,字面指一種名為“百足”的節肢動物,即馬陸(非蜈蚣)。這種生物被切斷後,各節仍能暫時活動,因此有“死而不僵”的特性。

  2. 基本釋義
    比喻根基深厚或勢力龐大的集體/個人,即使遭遇挫敗,也不會迅速徹底瓦解,常與“死而不僵”連用。例如舊家族、頑固勢力等衰落後仍存殘餘影響力。

  3. 出處與演變

    • 最早出處:可追溯至東漢桓譚《新論·辨惑》“百足之蟲,共舉一身,安得不濟”。
    • 經典引用:明代徐學谟《歸有園塵談》提到“俠者或緻破家,然一有事則為百足之蟲”;清代《紅樓夢》第二回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形容貴族世家衰而不倒的現象。
  4. 深層含義與用法

    • 中性描述:可用于客觀陳述舊勢力的頑固性,如“封建思想如百足之蟲,至今仍有殘留”。
    • 貶義批判:多用于警示惡勢力餘孽未清,如“黑惡團夥雖被打擊,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需持續警惕”。
  5. 常見誤解與辨析

    • 誤指蜈蚣:部分解釋混淆“百足之蟲”與蜈蚣,實為馬陸(一種體節多、足密集的陸生節肢動物)。
    • 非字面百足:“百足”是代稱,非确指有一百隻腳,而是強調其多足特性。

例句參考:

“這家百年企業雖瀕臨破産,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短期内仍能維持部分業務運轉。” ——可結合《紅樓夢》的用法理解社會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足之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某些小蟲體長雖小但具有很強的毒性或危害性。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白犬 筆畫:9畫 來源: 《莊子·則仲問》中的一句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意思是說百足之蟲死後仍然不會僵化,指的就是某些小蟲即使已經死亡也仍然具有危險。 繁體: 百足之蟲 古時候漢字寫法: 百足之蟲 例句: 這個成語常用于比喻那些即使體量小卻危害巨大的事物。 例如: - 雖然這個問題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不提防它,它就會像百足之蟲一樣,給你帶來很大的麻煩。 - 這種蚊子看上去很小,但是它的叮咬卻像百足之蟲一般痛苦。 組詞: 百足蛇、百足毒蟲、百毒之蟲 近義詞: 千足之蟲、千毒之蛇 反義詞: 無害之物、善良之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