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同一父親所生。亦指同父所生者。《詩·唐風·杕杜》:“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 朱熹 集傳:“同父,兄弟也。”《史記·穰侯列傳》:“ 宣太後 二弟:其異父長弟曰 穰侯 ,姓 魏 氏,名 冄 ;同父弟曰 芈戎 ,為 華陽君 。” 晉 陶潛 《與子俨等疏》:“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
即 同甫 。 宋 詞人 陳亮 字。《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淮 帥 辛稼軒 居 鉛山 時, 同父 曾去訪他。”詳“ 同甫 ”。
“同父”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以下内容進行解釋:
指同一父親所生的兄弟姐妹,也可泛指同一位父親所生的子女。例如《史記》提到“同父弟”即同父所生的弟弟()。這一概念強調血緣關系的直接性,常見于描述家族内部親屬關系()。
古籍出處
《詩經·唐風·杕杜》中“不如我同父”是最早的文獻記載,朱熹注解為“兄弟也”()。
《史記·穰侯列傳》用“同父弟”指代同父異母的弟弟,體現古代宗法制度下的親屬稱謂()。
現代語境
多用于書面或成語中,如“同父異母”表示兄弟姐妹間血緣關系的差異。部分方言或特定語境下,也可單獨指代兄弟關系()。
需注意與“同母”的區别:“同父”僅強調父親相同,而母親可能不同(如“同父異母”)。此外,在極少數文獻中,“同父”也指宋代詞人陳亮的字(同甫),但此用法罕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成語用法,可參考《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同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并且擁有獨特的意義。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詳細介紹。
同父的第一個漢字“同”,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一”,它的筆畫數為四畫。第二個漢字“父”,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父”和“父”,它的筆畫數為四畫。
同父這個詞的來源是古代家族的一個稱謂。意思是同屬一個父親,可以用來形容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屬關系。
同父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同父」。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同父的古漢字寫法為「同孚」。在這種寫法中,第一個漢字“同”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别,以及第二個漢字“父”在古漢字寫法中寫作“孚”。
1. 他們是同父兄弟,感情非常深厚。
2. 她與他同父異母,但是彼此之間親如一家人。
組詞:同父兄弟、同父異母、同父姻親
近義詞:異父、同胞
反義詞:異母、不同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