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農事勞苦。語出《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陳書·後主紀論》:“ 後主 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明史·馬文升傳》:“ 文升 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
“稼穑艱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農業生産過程中耕種與收獲的艱辛,形容農事勞苦。其中:
源自《尚書·無逸》:“先知稼穑之艱難,乃逸。”,強調隻有先了解農耕的辛勞,才能懂得安逸的可貴。這一成語反映了古代社會對農業生産的重視,以及對農民辛勤勞動的體認。
通過綜合《尚書》經典與後世文學用例,這一成語深刻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勞動的尊重與敬畏。
稼穑艱難是一個成語,形容耕種和收割農作物過程中的困難和艱辛。它表示農民在田地裡辛勤勞作,卻面臨着天災人禍以及其他困難帶來的挑戰。
稼:禾(5畫)+ 亞(6畫)→ 11畫
穑:禾(5畫)+ 奢(10畫)→ 15畫
艱:艹(3畫)+ 千(3畫)→ 6畫
難:阜(8畫)+ 十(2畫)→ 10畫
稼穑艱難的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它的繁體形式是「稼穡艱難」。
在古代,稼穑艱難的寫法略有不同。稼的古代寫法是「稼穡」,而穑的古代寫法是「縋」。
1. 這個地區的農民經曆了一年又一年的稼穑艱難,但他們從未放棄。
2. 農村的孩子們都知道稼穑艱難,所以他們珍惜糧食,不浪費。
3. 今年的旱災讓稼穑艱難,農民們需要政府的幫助。
稼穑勞作、艱難困苦、艱辛努力、稼穑豐收
辛勞艱難、勞苦辛勞、辛勤努力
輕松簡單、容易順利、不費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