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裡布的意思、裡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裡布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地稅錢。《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裡布。”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宅不毛者,謂不樹桑麻也。裡布者,布參印書,廣二寸,長二尺,以為币,貿易物……或曰:布,泉也。”《續資治通鑒·宋神宗元豐八年》:“初, 熙寧 六年立法,勸民栽桑,有不趨令,則倣屋粟、裡布為之罰。” 清 江永 《群經補義·孟子》“廛無夫裡之布”:“皆民之常賦, 戰國 時一切取之,非傭力之閒民已有力役之征,而仍使之别出夫布;宅已種桑麻,有嬪婦布縷之征,而仍使之别出裡布,是額外之征,借夫布、裡布之名橫取者,今皆除之,則居廛者皆受惠也。”參閱《文獻通考·田賦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裡布”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代地稅制度

“裡布”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地稅形式,主要用于懲罰未按法令種植作物的土地所有者。

  1. 來源與定義
    最早見于《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裡布”,即對未種植桑麻的住宅土地征收稅費(鄭玄注)。
  2. 實施背景
    宋代《續資治通鑒》提到,若民衆不服從種植桑樹的規定,會仿照“屋粟、裡布”進行處罰。清代學者江永進一步解釋,這是對宅地額外征收的稅項。
  3. 形式争議
    關于裡布的具體形式,存在兩種說法:
    • 一種認為是印有官方标記的布匹(寬二寸、長二尺)作為交易貨币;
    • 另一種認為是直接征收錢币(“布”通“泉”,即錢)。

二、服裝行業術語

在近現代語境中,“裡布”指服裝的内襯材料,又稱“裡子布”,用于覆蓋衣物内部以提升穿着舒適性。

其他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裡布”可能作為姓氏、品牌或地名(如太平洋島嶼名稱),但因信息來源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


如需更詳細的文獻考據,可參考《周禮》《續資治通鑒》等古籍,或查詢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裡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裡布(lǐ bù)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從内部補強,增加物體的穩定性、堅實度或者結構的一個過程或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描述加固建築材料、加強服裝内部結構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裡布》的部首是裡,位于字的左邊,表示方向的概念。 - 《裡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裡布》這個詞組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其中的“裡”意為在内部或者内部的意思,“布”則表示加固、補強的概念。因此,結合在一起後形成了指加強内部結構的意思。 繁體: 《裡布》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裡布》這個詞的發音和現代相同,但是字形略有不同。這種變化是漢字演變的結果,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改變,形成了現代漢字的樣子。 例句: 1. 我們需要在牆壁上進行裡布,以增加建築物的穩定性。 2. 這件衣服的裡布做得非常好,可以保持衣服的形狀并增加舒適度。 組詞: 1. 裡裡外外:形容事物的内外關系。 2. 布置:安排和布置事物的過程。 3. 加固:加強物體結構,增加穩定性。 近義詞: 1. 加固:強化、增強。 2. 補強:增補、修補。 反義詞: 1. 仿真:模仿、虛拟。 2. 虛弱:弱小、無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