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亭榭的意思、亭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亭榭的解释

亭阁台榭。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极望天渊,曲阻亭榭。”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四:“ 霍定 与友生游 曲江 ,以千金募人窃贵族亭榭中兰花插帽。” 清 龚自珍 《调笑》词之一:“花下,花下,金碧朝阳亭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亭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两种建筑形式,通常作为组合词使用,泛指园林中供人休憩、观景的精致建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 亭:指四面开放的小型建筑,有顶无墙,多由柱子支撑。常见于园林、山间或路边,功能以遮阳避雨、短暂休憩为主(如“湖心亭”“长亭”)。
    • 榭:多建于水边或高台上,木结构为主,常带有平台和栏杆,兼具观景与休憩功能。例如《隋唐演义》描述“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体现其临水特性。
  2. 建筑特点对比

    • 亭:造型简洁轻盈,平面多为圆形、方形或六角形,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
    • 榭:结构较亭复杂,常与水体结合,如苏州拙政园的“芙蓉榭”半架于水面,形成“水榭”的典型样式。
  3. 文化意蕴

    • 二者均体现“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南朝谢朓诗句“极望天渊,曲阻亭榭”,展现亭榭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 明代计成《园冶》提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强调根据环境选择建筑形式的设计思想。
  4. 延伸用法

    • 作为形容词时,可形容建筑或景观的雅致(如“亭榭玲珑”),但此用法现代较少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园林中的亭榭实例,可参考《园冶》等古籍或古典园林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亭榭的意思

亭榭(tíng xiè)是一个汉语词,可以指建筑物的名称,也可以用来形容特定的场所或景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亭(ㄊ一ㄥˊ)的部首是亠,总共有7画。

榭(ㄒ一ㄝˋ)的部首是木,总共有14画。

来源和繁体

亭榭是两个汉字的组合,亭的字源自《说文解字》,榭的字源自《康熙字典》。因为两者都是简体字,所以没有相应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亭”字的写法与现代相同,但“榭”字在古代的写法有所不同。古代的“榭”字是“檞”加上“木”的组合,表示一种装饰建筑物的结构。

例句

1. 在公园里有一座精美的亭榭。

2. 清晨,湖畔的亭榭上笼罩着薄雾。

3. 这幅画中描绘的是一处古老的亭榭。

组词

亭台楼阁、榭观、亭长、亭亭玉立。

近义词

亭子、楼阁、亭台。

反义词

地面、平地、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