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會闱的意思、會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會闱的解釋

指會試。《剪燈馀話·賈雲華還魂記》:“詎意青錢萬選萬中,會闈揭曉,名次羣英,廷試又在甲榜,擢應奉翰林。”參見“ 會試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會闱(huì wéi)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科舉制度中的會試考場,後亦泛指與科舉考試相關的場所或事務。以下是詳細釋義及例證:


一、基本釋義

  1. 會試考場

    指明清時期在京城舉行的科舉會試專用場所。會試由禮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各省舉人齊聚京師應試,故稱“會闱”。

    例證:清代鄭闆橋《濰縣署中寄舍弟墨》:“會闱發榜,兄名落孫山外。”

  2. 科舉考試的代稱

    引申指整個會試流程或科舉選拔體系,強調其封閉性與權威性。

    例證:《明史·選舉志》:“會闱重地,禁防甚嚴。”


二、詞源解析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辭源》(修訂本):

    “會闱:即會試。明清科舉,每三年集各省舉人于京城考試,稱會試,考場稱會闱。”

  2. 《漢語大詞典》:

    “會闱:指禮部會試的考場。亦借指會試。”(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


四、文化延伸

會闱作為科舉制度的核心場景,承載古代選拔人才的嚴肅性與社會流動性象征。清代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評述:“會闱之設,實關國運”,強調其與國家治理的緊密關聯 。


參考文獻

  1. 鄭闆橋《鄭闆橋集·家書》(中華書局,1962)
  2. 《明史·選舉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4.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會闱”是漢語中一個與科舉制度相關的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會闱(拼音:huì wéi)指古代科舉考試中的會試,即明清時期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全國性考試,由禮部主持。通過會試的考生稱為“貢士”,可進一步參加殿試。

二、構成解析

  1. “闱”的含義
    “闱”本指宮室的小門,後引申為科舉考場,如“春闱”(會試)、“秋闱”(鄉試)。
    “會”則強調聚集、集中,體現全國考生彙聚京城應試的特點。

  2. 曆史背景
    會試在明清時期是科舉的核心環節,通常于鄉試次年的春季(農曆二月)舉行,故又稱“春闱”。考試内容以儒家經典為主,中榜者具備做官資格。

三、相關擴展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科舉制度或相關詞彙,中提到的來源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僾逮案記報請本操編制蔽聰塞明超物旦角兒到庭地丁砥世遁世長往耳子風前燭複命高高興興歸隊河漳踐盟家無鬥儲激發積非津市嫉視剀到空淺連珠箭料算獵酒輪箘旅泊馬廄茂豫磨羅謀懽牧兒逆竪盤腿前沖喬張做緻碕嵚仁方散綏上辰時世妝市俗使徒水鸮樞廷司隸慫悀粟眉通妥推寅望郎五采瞎忙襄樣節度纖軟苮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