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憂的意思、分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憂的解釋

[share sb.'s cares and burdens;help sb. to get over a difficulty] 分擔、排解憂患,使其擺脫困境

為國分憂

詳細解釋

(1).分擔别人的憂慮;幫助别人解決困難。《晉書·宣帝紀》:“帝留鎮 許昌 ,改封 向鄉侯 ,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録尚書事。帝固辭。天子曰:‘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 唐 杜甫 《寄裴施州》詩:“ 堯 有四嶽明至理, 漢 二千石真分憂。”《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忏悔》:“ 施公 心懷不忍,一手挽住,拉到觀音殿上來問道:‘ 桂兄 有何傷痛?倘然見教,小弟或可分憂。’”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八三回:“此事本非 朝宗 所宜負責,但事已至此,也不能不為總統分憂。”

(2).《漢書·循吏傳序》:“﹝ 孝宣 ﹞常稱曰:‘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歎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與我共此者,其唯二千石乎?’” 顔師古 注:“謂郡守、諸侯相。”後因以“分憂”代指郡守之職。 唐 白居易 《賀平淄青表》:“臣名參共理,職忝分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分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分擔憂慮
    指主動幫助他人承擔煩惱或困難,如“為國分憂”。核心含義是通過行動減輕他人的心理負擔,例如在家庭、職場或國家層面共同應對挑戰。

  2. 解決困難
    強調實際幫助,如《晉書·宣帝紀》中記載的“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即通過行動協助他人擺脫困境。


二、曆史與引申義

  1. 古代官職代稱
    在曆史文獻中,“分憂”曾代指郡守等地方官職,因這類職位需為君主分擔治理壓力。

  2. 情感與行動結合
    分憂不僅是情感共鳴,更需具體行動,如《警世通言》中施公主動詢問他人困境并試圖協助。


三、用法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典故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憂的意思

分憂是一個成語,意為将煩惱或責任分擔、分解、分開,減輕負擔。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分憂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刀”部,右邊是“心”部。根據《康熙字典》,分憂的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分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論衡·衆務》這篇文章中,作者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王充。文章中用分憂來比喻為了治理國家、解決問題而将煩惱分開、分擔給他人。

繁體

繁體字中,分憂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分憂的寫法大緻相同,隻是有些筆畫結構上的差異。

例句

1. 在困難時,我們應該互相分憂,共同解決問題。
2. 領導把工作安排得很合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憂。

組詞

分憂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分擔、分解、減輕、分配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分享、分擔、分揀。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集中、集合、彙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