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砧的意思、铁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砧的解释

铁铸的砧板;锻捶金属用的垫座。大多数两头突起。 

例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4课《大自然的文字》的第三自然段中: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词语分解

词条贡献者:13684127101

专业解析

铁砧,指锻造或捶砸金属材料时垫在底下的坚硬铁制器具。其核心含义与特征解析如下:


一、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铁砧是铁匠用来捶打锻造金属工件时垫在下面的工具,通常由铸铁或钢制成,表面平整坚硬。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 《汉语大词典》

    释义:锻工捶击金属时承托工件的铁制座具。古称“砧”,后因材质多为铁,故称“铁砧”。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3. 《辞海》(第七版)

    解释:金属加工中用于承受锤击的底座工具,多为长方体或圆柱形,顶部为平整工作面,底部稳固以防移动。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核心特征与功能

  1. 材质与结构

    传统铁砧以高碳钢或铸铁制成,表面硬度高、耐冲击。现代工业砧可能采用合金钢,常见形态为锥形底座+方形工作面(如“羊角砧”),部分带圆孔或凹槽用于固定工件。

  2. 用途分类

    • 锻造砧:铁匠铺用于捶打红热金属,塑造工具、兵器等(《中国冶金史》提及最早可追溯至青铜时代)。
    • 金工砧:珠宝匠、钟表匠使用的小型砧,加工精细金属件。
    • 工业砧:重型机械制造中固定于液压机或冲床的承压部件。

三、文化象征与衍生义

  1. 坚韧的象征

    因长期承受重击而不变形,“铁砧”常喻指坚定不屈的精神,如鲁迅《故事新编》中以“铁砧般的意志”形容英雄品格。

  2. 成语与俗语

    • “砧上鱼肉”:比喻任人宰割的处境,反向引申自铁砧作为受击者的角色。
    • “铁打砧子,流水匠”:形容工具持久而使用者更替,强调铁砧的耐久性。

四、历史演变

据《天工开物·锤锻篇》记载,明代铁砧已标准化为“长三尺、阔八寸”的规格,并采用“熟铁为骨,嵌钢为面”的复合工艺提升耐用性。欧洲工业革命时期,铁砧设计加入“砧角”(锥形端)用于弯折金属,成为现代砧的雏形。


综上

铁砧作为金属加工的核心工具,其释义需涵盖物理属性(坚硬承击)、功能场景(锻造/金工)及文化隐喻(坚韧象征)。权威词典定义结合冶金史实,可系统呈现这一词汇的完整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铁砧”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指实物工具,也作为成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实物工具

  1. 基本定义
    铁砧是铁匠锻打金属时使用的垫座工具,通常由铸铁或高强度合金钢制成,形状类似粗木桩,高度在30-100厘米之间。其坚硬表面可支撑金属材料,减少锤击时的振动和变形。

  2. 功能与结构

    • 支撑与稳定:作为金属加工的工作台,承受锤击力并保持稳定,确保锻造精度。
    • 多用途:用于金属成形、修整、检查平整度,以及锻造工具(如刀剑、农具)和手工艺品制作。
  3. 文化意义
    中国民间铁匠奉太上老君为祖师,称铁砧为“太上老君的膝盖”,对其敬奉有加,不可随意放置物品或开玩笑。


二、成语含义

  1. 比喻意义
    “铁砧”成语(发音:tiě zhēn)比喻坚定不移的信念或意志力,强调在压力或考验中毫不动摇,源自铁砧在锤击下不变形的特性。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个人、团队或国家面对困难时的坚韧态度,例如:“士兵们如铁砧般坚守阵地”。


三、发音与辨析

别人正在浏览...

奥薉白圭之玷不可胜纪猜度采薪之患彻首彻尾村拗大成至圣先师大路得墨忒耳刁赖地突发竖凤舸丰髯构件钩膺官茶耗顿灏瀚豪横贺书火烙铁简写靖郭氏精孰惊心骇神究涂遽篨夸显括揭麋鸟耐久朋盘博偏裼潜藏浅末铅丝敲棋清飈青衿曲媚热门货入定若有所思三翻四复圣策爽豁顺俟宋磁素行同伍头套土遁晚夕桅竿五例象榻细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