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金鑪 ”。 1.金屬鑄的香爐。 漢 桓寬 《鹽鐵論·貧富》:“ 歐冶 能因國君之銅鐵以為金鑪大鐘,而不能自為壺鼎盤杅,無其用也。” 馬非百 注:“金爐,疑即金香爐。《西京雜記》:‘ 趙飛燕 為皇後,其女弟遺以五層金博香爐。’”
(2).為香爐之美稱。 南朝 梁 江淹 《别賦》:“同瓊珮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 唐 劉禹錫 《秋螢引》:“紛綸暉映平明滅,金鑪星噴鐙花發。” 宋 王安石 《夜直》詩:“金爐香盡漏聲殘,翦翦輕風陣陣寒。”
“金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綜合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意義
“金爐”字面指金屬鑄造的香爐或火爐。例如《鹽鐵論》中提到“金爐大鐘”,即以銅鐵鑄造的爐具。
擴展:古代金屬冶煉技術有限,“金”常泛指金屬(如銅、鐵),而非特指黃金。因此“金爐”更強調材質而非顔色。
象征與美稱
“金爐”亦用于形容華美、珍貴的香爐,多見于文學作品中。例如南朝江淹《别賦》中“共金爐之夕香”,以“金爐”烘托高雅意境。
“金爐”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
語境 | 含義 | 來源 |
---|---|---|
漢代《鹽鐵論》 | 金屬鑄造的爐具 | |
南朝《别賦》 | 華貴香爐,烘托離别氛圍 | |
唐代詩詞 | 裝飾精美的取暖火爐 | |
現代民俗 | 祭祀焚燒紙錢、香的容器 |
注意: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鹽鐵論》或唐代詩詞解析。
金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金爐”這個詞,第一個字“金”的拆分部首是“钅”,總筆畫數是8;第二個字“爐”的拆分部首是“火”,總筆畫數是8。
金爐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和實物。金爐是一種金銀銅等金屬制成的器物,常用于古代貴族家庭或宮廷中,用來燃燒香料或作為一種裝飾品。
在繁體字中,“金”字和“爐”字的形狀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金”字的一種古體寫法是“釒”,而“爐”字的古體寫法則是“爐”。
1. 這座古廟裡供奉着一座金爐,非常莊嚴美觀。
2. 他家的火爐是用銅制成的,比普通的金爐更顯豪華。
金爐并沒有很多常見的組詞。一個比較常見的詞語是“金爐香”,指的是在金爐中燃燒的香料。
金爐的近義詞是“銅爐”,這兩個詞都指的是用金屬制成的爐子。
金爐的反義詞可以是“鐵爐”,因為金爐和鐵爐所用的金屬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