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弁言的意思、弁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弁言的解釋

[preface;foreword] 前言;引言。因冠于篇卷的前面,故稱弁言

詳細解釋

前言,序文。因冠于前,故名。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正監蒙難紀略》:“其單前弁言,乃己未年罪中語。” 清 馮桂芬 《與曾揆帥書》:“将拙議四十首繕成兩帙,郵呈是正。籌筆餘閑,撫覽及之,如不以為巨謬,敢乞賜之弁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弁言是漢語中表示書籍或文章開頭部分的正式用語,指置于正文之前的說明性、引導性文字,其核心含義與“序言”“前言”相通。以下從詞典釋義、語源、用法及權威參考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指書籍或文章正文前的引言,用于說明創作意圖、内容概要或背景信息。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詞義辨析

    • 弁:原指古代男子戴的帽子,引申為“居于首位”;
    • 言:指文字或陳述。

      合稱“弁言”即“冠于正文之前的文字”,強調其引導地位。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


二、語源與曆史用例

  1. 古籍溯源

    該詞始見于明清文獻,如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弁言》:“弁言者,所以标指全書之綱領也。”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2. 近現代用法

    現代著作中仍保留此用法,多用于學術典籍或正式文集,如魯迅《且介亭雜文》弁言。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三、使用場景與規範


四、權威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書籍或長篇文章前導言性質的短文。”

    鍊接參考:商務印書館官網《漢語大詞典》條目(注:此為示例性鍊接,實際引用需對應具體條目)

  2. 《辭海》(第七版)

    釋義:“同‘序言’。置于書前說明寫作經過、内容要點的文字。”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弁言”作為古典漢語的傳承詞彙,承載着引導讀者理解文本核心的功能,其使用需契合文本的正式性與學術性。釋義與用例均以權威辭書為據,确保内容準确性與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弁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詞義解釋

弁言(biàn yán)指書籍或文章開篇的序言、引言,功能類似于現代書籍的“前言”,用于概括内容、說明創作背景或表達作者意圖。該詞源于古代文人的禮儀傳統,“弁”原為士大夫佩戴的禮帽,象征身份與智慧;“言”則代表語言表達,合指“冠于卷首的言辭”。

2.結構分析

3.曆史用法

明清時期常用作序文名稱。例如清代馮桂芬在書信中寫道:“敢乞賜之弁言”,即請求他人為文章作序。明代劉若愚的《酌中志》也以“弁言”開篇,冠于正文之前。

4.現代應用

現代出版領域仍沿用該詞,多用于學術著作或經典文獻的序言部分,強調典雅莊重的文體風格。

5.示例與引用

“将拙議四十首繕成兩帙……敢乞賜之弁言。”
——清·馮桂芬《與曾揆帥書》


弁言是傳統序言的别稱,兼具文化象征與實用功能。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體術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徧誡簸羅回慚伏趁願蚩尤祠沖妙大夏得仙砥厲廉隅豆腐腦兒鵝鴈幡虹風浮風性敷敷個樣光溜溜故犯駭雞犀合尖紅茵驩然幻演毀家纾國回漩火浣布澗壑浄手峻絶嘳息剌步連舳領略盧李旅拜慢誕明揚側陋民營乃才牛頓色散實驗僻澀瓊瑩讪谲梢槭沙僧獸類說不了天災地妖踢雪烏骓通關節通幽洞冥讬付脫手土壤塗飾王建微不足道魏宮妝奁緯途鄉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