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帝王日常處理政事的便殿。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崇政殿 宿衛士作亂於殿前,殺傷四人,取準備救火長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宮人,問:‘寝閤在何處?’宮人不對,殺6*人。” 宋 嶽飛 《奏乞本軍進讨劉豫劄子》:“陛下比者寝閤之命,聖斷已堅,鹹謂恢復之功指日可冀,何至今日尚未決策北向?”
(2).擱置。《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四年》:“頃 江 南歲饑,貸種糧數十萬斛,且屢經寝閣,而轉運司督索不已。”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官狥私而曲斷,吏受賕而寝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慈安皇太後聖德》:“外省軍報,及廷臣奏疏寝閣者,聞中宮一言,未嘗不立即省覽。”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寝閣漢語 快速查詢。
寝閣是漢語複合詞,由“寝”(指卧室、休息處)和“閣”(指樓閣或獨立建築)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古代建築功能與曆史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兩類解釋:
指古代帝王宮殿内專用于起居、休憩的殿閣,是宮廷建築的核心部分。例如:
《漢語大詞典》釋:“帝王寝息之所。”
如宋代文獻記載宋真宗曾在“寝閣”召見大臣商議國事,此處特指皇帝日常起居的私密空間(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在特定曆史時期,“寝閣”被借指中央官署機構。典型見于北宋:
《漢語大詞典》釋:“宋時樞密院的别稱。”
因樞密院掌軍國機務,職能重要,類比帝王理政的便殿,故得此稱(來源:《漢語大詞典》)。
參考資料:
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中國權威漢語工具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其詞條考釋融合古代文獻與曆史語用實例,具有學術公信力。
“寝閣”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古代帝王日常處理政事的便殿
指帝王在寝宮附近設置的辦公場所,用于處理日常政務。例如:
擱置(政務或文書)
常見于古代文獻,表示将事務或奏疏暫時擱置不處理。例如: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宋、明、清文獻,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帝王場所或政務處理狀态。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歸田錄》《續資治通鑒》等古籍。
白君葆愛悲唶弁瓊博采群議博物學家承頂橙黃橘綠大小夏侯冬菜東郭先生鬥碁對注遏絕呃逆飛龍廄靊霳封資修附款拱手而降工友鼓躍海女和衆花曲護戎計日以待倦飛儁異看書款制苦膽袴襦歌勞模樂手蓮花幕遼遠麗狀賣爐滿大妙微命幹牛喘齊味權策仁草日旰忘食三家騷音哨棒沈木香適當其沖十樣錦樹節謄真推述威斷葦然文子文孫無敵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