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铁索的意思、铁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铁索的解释

(1).粗铁链。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宋史·张永德传》:“以铁索千餘尺,横截 长淮 ,又维巨木,自是备御益坚矣。” 清 阎尔梅 《登峨嵋山》诗:“脊隥风摇攀铁索,颐崖石陷蹋藤梯。” 毛6*6*《长征》诗:“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桥横铁索寒。”

(2).用粗铁链制成的刑具。《清通典·刑一》:“定狱具之图……一曰铁索,以铁为之,长七尺,重五斤。” 清 郑燮 《莲峰》诗:“铁索三条解上都,君王早为白寃诬。” 鲁迅 《书信集·致胡风》:“以我自己而论,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铁索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铁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具体物象和引申含义的名词,其核心指用铁环串联而成的绳索或链条。以下从权威词典及文献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1. 铁制的链索

    指由铁环相互勾连制成的长索,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常用于船舶系泊、桥梁固定或军事防御。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特指古代防御工事

    古代军事中横跨江面或关隘的连锁铁索,用以阻挡敌方船只或兵力,如东汉赤壁之战中的“铁索横江”。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二、引证详解

  1. 实物用例

    《三国志》载:“孙权以铁索横截江险”,指用铁索封锁长江水道。

    来源:《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常象征羁绊或险阻,如陆游《渡头》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暗喻政权更迭的不可逆。

    来源:《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 《辞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3. 《三国志·吴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网络扩展解释

“铁索”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由铁链或粗铁制成的绳索或链条,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实物定义
    指用粗铁链制成的绳索或链条,常用于吊桥、刑具等场景。例如,“铁索吊桥”即指由铁链支撑的桥梁结构。

  2. 历史用途

    • 军事防御:古代用于拦截河道或加固工事。如《宋史》记载以铁索横截长淮,加强防御。
    • 刑具:清代《清通典》明确将铁索列为刑具,长度七尺,重五斤。

二、文化意象与引申义

  1. 象征束缚或困境
    成语“铁索”可比喻严密的约束或难以摆脱的困境,如“缚了一条铁索”形容精神或现实的束缚。

  2. 文学引用

    • 毛泽东《长征》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以铁索的冰冷坚硬烘托战斗环境的艰险。
    • 唐代韩愈《石鼓歌》用“金绳铁索”形容器物装饰的坚固。

三、现代应用场景

  1. 工程与训练
    如军队训练设施中的“滑铁索、走浪桥”等体能项目。
  2. 日常比喻
    口语中可形容事物紧密相连或难以分割,如“铁索般的合作关系”。

四、相关扩展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历史文献出处,可参考、8、10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菴菴拜会雹车贝朋不化惨緑年华骋辨城隈成轴丹草点青调顺东西易面恩相贰问发给飞短流长复印机罣念故习行号巷哭行货花样滑冰汇禀昏逆货本江徼检脩教书匠絜齐惊婚禁树蝍蛆甘带开春客邸快然狂章离意懋勤殿爬伏披款品章迫速强种恰巧青袍角带青蔬起阳草若如散亲沈德属部宿猾索性讨破推进托性亡比往蹇来连维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