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魌頭的意思、魌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魌頭的解釋

(1).古時打鬼驅疫時扮神者所戴的面具。 宋 代喪禮亦用之。《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 漢 鄭玄 注:“冒熊皮者,以驚敺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吉兇典制·魌頭》:“ 宋 朝《喪葬令》有方相、魌頭之别,皆是其品所當用,而世以四目為方相,兩目為魌頭。按 漢 世逐疫用魌頭,亦《周禮》方相之比也。” 章炳麟 《訄書·原教下》:“則上天之祭,神怪魌頭之禓祓,自此始矣。”參見“ 倛頭 ”。

(2).方言。猶便宜。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三:“ 蔡大嫂 是 羅哥 的人,不比别的賣貨,可以讓他撿魌頭。”原注:“撿魌頭,即撿便宜的意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魌頭”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化和方言演變來理解:

  1. 本義與曆史用途
    魌頭最初指古代漢族民間用于驅鬼逐疫儀式中的面具。據《周禮·夏官·方相氏》記載,方相氏(驅疫神職)會蒙熊皮扮神,以震懾疫鬼,這種裝扮被稱為“魌頭”。宋代喪禮中,魌頭與方相氏面具有所區分:四目為方相,兩目為魌頭,用于送葬儀式。

  2. 功能與象征意義
    魌頭在祭祀和喪葬中具有驅邪避疫的作用。古時出殡時,人們會将米面制作的“魌頭”撒于道路旁,供人撿食,認為此舉可傳遞辟邪效果。

  3. 方言引申義
    在成都等地方言中,“魌頭”因祭祀用品易得的特點,逐漸衍生出“便宜”之意,但通常帶有貶義,暗指事物廉價或價值不高。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文獻記載或方言用例,可參考《周禮》注疏及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魌頭

魌頭(qiū tóu)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魌”和“頭”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魌”字的部首是“魚”,拼音是“qí”,總筆畫數是14;“頭”字的部首是“龍”,拼音是“tóu”,總筆畫數是5。

來源

《說文解字》中記載了“魌”字,意為魚兒的頭部,是魚的一部分。

繁體

在繁體字中,“魌”字沒有特定的繁體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魌字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仍然是由“魚”和“奎”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他捕捉到一條魚,剛好抓住了魌頭。

2. 這種魚的魌頭很大,非常好吃。

組詞

魌角(qiū jiǎo):魌頭和魚的角。

魌尾(qiū wěi):魌頭和魚的尾巴。

近義詞

魚頭(yú tóu)

魚頂(yú dǐng)

反義詞

魚身(yú shēn)

魚尾(yú wěi)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