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團貌的意思、團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團貌的解釋

唐 代每三年編造戶籍一次,地方則要每年把人口實況編造成冊,注明人丁的形貌特點,作為掌握勞動力和賦稅的根據。叫做團貌。參閱《通典·食貨七》、 宋 王溥 《唐會要·團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團貌”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區分:

一、曆史制度含義(主要解釋)

指唐代戶籍管理制度,具體指:

  1. 編戶周期:中央每三年編造一次戶籍,地方每年需将人口實況編冊。
  2. 記錄内容:詳細登記人丁的形體特征(如身高、膚色等)和年齡,作為征收賦稅、調配勞動力的依據。
  3. 制度目的:防止逃稅或戶籍造假,保障國家財政收入。相關記載可見《通典·食貨七》和《唐會要·團貌》。

二、現代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由“團”(團結)與“貌”(形象)組合而成,表示團隊協作的外在表現。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建議:在曆史文獻或學術場景中,優先采用唐代戶籍制度的解釋;若現代語境出現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團貌的意思

團貌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集體的面貌或者外貌。也可以指一個團體或組織的整體形象或風貌。

團貌的部首和筆畫

團貌的部首是“囗”,它也是一個漢字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1。

團貌的來源

團貌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團”和“貌”組成。其中,“團”指的是集體或組織,而“貌”指的是面貌或外貌。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描述了一個團體的整體外貌。

團貌的繁體

團貌的繁體字為「團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團貌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結構和部首是不變的。例如,可以采用「圉貌」或「圓貌」的寫法。

團貌的例句

1. 這個團隊的團貌非常整潔,給人一種井然有序的感覺。

2. 領導強調團隊團貌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保持良好的形象。

團貌的組詞

1. 團隊 (tuán duì) - 形容由多個人組成的工作或者活動的集體。

2. 責任團貌 (zé rèn tuán mào) - 形容團體對于職責的認真态度和整體形象。

團貌的近義詞

1. 外貌 (wài mào) - 指一個人的面貌或身體特征。

2. 風貌 (fēng mào) - 指一個地區或團體的整體形象和特點。

團貌的反義詞

單貌 (dān mào) - 指個人的外貌或形象,與團體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