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卯的意思、剛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卯的解釋

漢 代人用以辟邪的佩飾。于正月卯日制成,以金、玉或桃木為材料,刻有辟邪内容的文字。《漢書·王莽傳中》:“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 顔師古 注:“ 服虔 曰:‘剛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長三寸,廣一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帶佩之。今有玉在者,銘其一面曰:正月剛卯。’ 晉灼 曰:‘剛卯長一寸,廣五分,四方。當中央從穿作孔,以采絲葺其底,如冠纓頭蕤。刻其上面,作兩行書……其一銘曰:疾日嚴卯,帝令 夔 化,順爾固伏,化茲靈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今往往有土中得玉剛卯者,案大小及文, 服 説是也。” 宋 馬永卿 《嬾真子·正月剛卯》:“蓋剛者,強也;卯者,劉也。正月佩之,尊國姓也。” 元 方回 《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詩:“佩符豈有玉剛卯,挑藥久無金錯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剛卯”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分别涉及古代時間單位和漢代辟邪飾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古代時間單位

  1. 基本定義
    指早晨五點鐘左右,即古代十二地支計時法中“卯時”的初始時段。古人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卯時對應現代時間的5:00-7:00,“剛卯”特指卯時之初(約5:00)。

  2. 使用背景
    古代缺乏精确計時工具,以地支劃分時間。例如,“剛卯”可用于描述事件發生的具體時段,如“剛卯出發”即指清晨五點左右動身。


二、作為漢代辟邪佩飾

  1. 形制與功能
    剛卯是漢代流行的護身符,多為長形四方體,材質包括玉、金、象牙、桃木等,刻有驅邪文字(如“正月剛卯既央”),穿孔佩戴。常與“嚴卯”合稱“雙卯”,用于避災禳疫。

  2. 曆史沿革

    • 盛行時期:漢代上至帝王、下至士人均佩戴,王莽時期曾短暫禁止。
    • 衰落:魏晉後逐漸廢止,可能與文化變遷或制度更疊有關。
  3. 文獻記載
    相關描述見于《漢書·禮儀志》《後漢書·輿服志》等古籍,後世如《七修類稿》《辍耕錄》亦有轉述。


“剛卯”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或漢代服飾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剛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剛開始的時候”。該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分别是刀和木,筆畫總數為11。剛卯的來源較為複雜,它原本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是以“刳”字的繁體寫法來表示,而“刳”字的本義是“割”,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剛開始”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剛卯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可以用熟悉的“刳”字來代表,形狀上類似一個刀割開木頭的樣子。古代漢字的寫法相對簡單,不同于現代字體的變體和複雜結構。 以下是剛卯的一些例句: 1. 他剛卯走進教室就發現他的筆丢失了。 2. 這個項目剛卯開始,我們需要制定一份詳細的計劃。 3. 我們公司最近剛卯開展了一項全新的市場營銷策略。 剛卯可以組成一些其他詞語,比如剛卯期、剛卯年等。它的近義詞可以包括剛剛、初時等,都表示剛開始的意思。相應的反義詞可以是結束、結束時等,表示結束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