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剛卯的意思、剛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剛卯的解釋

漢 代人用以辟邪的佩飾。于正月卯日制成,以金、玉或桃木為材料,刻有辟邪内容的文字。《漢書·王莽傳中》:“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 顔師古 注:“ 服虔 曰:‘剛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長三寸,廣一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帶佩之。今有玉在者,銘其一面曰:正月剛卯。’ 晉灼 曰:‘剛卯長一寸,廣五分,四方。當中央從穿作孔,以采絲葺其底,如冠纓頭蕤。刻其上面,作兩行書……其一銘曰:疾日嚴卯,帝令 夔 化,順爾固伏,化茲靈殳。既正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剛癉,莫我敢當。’今往往有土中得玉剛卯者,案大小及文, 服 説是也。” 宋 馬永卿 《嬾真子·正月剛卯》:“蓋剛者,強也;卯者,劉也。正月佩之,尊國姓也。” 元 方回 《五月初三日雨寒痰嗽》詩:“佩符豈有玉剛卯,挑藥久無金錯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剛卯(gāng mǎo)是漢代流行的一種長方形柱狀玉器或桃木配飾,具有驅邪避災的功用,其名稱、形制及銘文内容均有特定文化内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形與基本釋義

二、形制與銘文特征

  1. 形制:

    長方體,長約3厘米,中有貫孔便于穿繩佩戴,四面刻有驅疫咒文。

  2. 銘文内容(标準格式):

    “正月剛卯既央,靈殳四方。赤青白黃,四色是當。帝令祝融,以教夔龍。庶疫剛瘅,莫我敢當。”

    此銘文融合五行學說(四色對應四方神靈)與神話人物(祝融、夔龍),強調以天帝之名鎮壓疫鬼。

三、曆史背景與文化功能

四、考古實證與學術研究

五、現代研究與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四卷第599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許慎《說文解字注》(“卯”部釋義)
  3. 《漢書·王莽傳》禁佩剛卯記載
  4. 李零《中國方術考》(東方出版社,辟邪器章節)
  5. 海昏侯墓考古簡報(《考古》2016年第7期)
  6. 王育成《道教文物藝術與信仰》(中華書局)
  7. 《文物》2020年“漢代玉器研究”專題
  8. 故宮博物院官網“漢代佩玉”數字展廳

網絡擴展解釋

“剛卯”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分别涉及古代時間單位和漢代辟邪飾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古代時間單位

  1. 基本定義
    指早晨五點鐘左右,即古代十二地支計時法中“卯時”的初始時段。古人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卯時對應現代時間的5:00-7:00,“剛卯”特指卯時之初(約5:00)。

  2. 使用背景
    古代缺乏精确計時工具,以地支劃分時間。例如,“剛卯”可用于描述事件發生的具體時段,如“剛卯出發”即指清晨五點左右動身。


二、作為漢代辟邪佩飾

  1. 形制與功能
    剛卯是漢代流行的護身符,多為長形四方體,材質包括玉、金、象牙、桃木等,刻有驅邪文字(如“正月剛卯既央”),穿孔佩戴。常與“嚴卯”合稱“雙卯”,用于避災禳疫。

  2. 曆史沿革

    • 盛行時期:漢代上至帝王、下至士人均佩戴,王莽時期曾短暫禁止。
    • 衰落:魏晉後逐漸廢止,可能與文化變遷或制度更疊有關。
  3. 文獻記載
    相關描述見于《漢書·禮儀志》《後漢書·輿服志》等古籍,後世如《七修類稿》《辍耕錄》亦有轉述。


“剛卯”一詞需結合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書》或漢代服飾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舍人行詩圖變古亂常避債柴火錢聰叡摧陷廓清大蔔帶衽打通狀帝宸疊燮邸寓端明遁秦二絲坊局廢心飛舟否鬲工技寡鹄慣曆和謹橫征暴斂闳侈渾身禁制迥望咎教救生艇居憂嗑牙嘹嘴扣盤扪龠礧石兩火一刀厘理綠蔥蔥慢谑麋膏内服讴思歐洩跑馬樓碛路青田凍擎天一柱毬毬蛋蛋曲方氏人萌榮泰石殿師範史巫私亂死目四支淘渌溫樸纖疎灺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