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諷喻告誡。 柳亞子 《<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雖然熱心之事,無所憑藉,而徒以高文典冊,諷詔世俗,則權不我6*操;而《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論閎議,終淹殁而未行者,有之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諷诏漢語 快速查詢。
“諷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構成
由“諷”(諷刺)和“诏”(皇帝或官員的命令)組成,字面意為以諷刺或嘲笑的方式批評權力者的命令。
核心釋義
主要用于形容對不公正的官方指令或權力濫用進行委婉批判,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或曆史讨論中。
諷喻告誡
部分文獻(如柳亞子《二十世紀大舞台發刊詞》)中,“諷诏”引申為用高雅文辭諷喻、勸誡世俗,強調通過含蓄方式引導反思。
例句:
“以高文典冊,諷詔世俗,則權不我操。”(引自柳亞子)
現代應用
可延伸至日常場景,指對他人指令或行為的諷刺性回應,但需注意語境以避免冒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查字典》相關詞條(來源1-3)或柳亞子原文(來源4-5)。
《諷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嘲笑或諷刺朝廷的诏書。它有一種譏諷的含義,常用來形容對政治施政不滿或對得失不公的嘲笑和諷刺。
拆分部首和筆畫《諷诏》的部首是讠(讠部),同時也是它的偏旁。由于沒有複雜的結構,諷诏的筆畫總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字《諷诏》是一種現代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文獻。它的繁體字形為「諷詔」。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諷诏》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字形與現代相似。
例句1. 他寫了一篇《諷诏》來調侃政府的不公平待遇。
2. 這篇諷刺意味十足的《諷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3. 他以一篇《諷诏》痛斥官方的腐敗行為。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相關的組詞有:諷刺、诏書、調侃。
與《諷诏》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譏諷、譏笑、嘲笑。
和《諷诏》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褒獎、表彰、褒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