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失的意思、護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失的解釋

為自己的過失辯護。《新唐書·李绛傳》:“但矜能護失,常情所蔽,聖人改過不吝,願陛下以此處之。”《新唐書·鄭朗傳》:“自中主而下,或飾非護失,見之,則史官無以自免,且不敢直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護失(hù shī)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曆史語料兩個角度解析:

一、構詞解析

  1. "護"的本義為保衛、遮蔽,《說文解字》釋為"救視也",引申為維護、包庇等義(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 "失"在甲骨文中象手持物墜落之形,本義為丢失,《玉篇》訓為"縱也",後衍生出失誤、過失等含義(來源:漢典網)。

二、語義演變 該詞在現存文獻中主要呈現兩種用法:

  1. 明代《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回:"你既護失了他的東西,你就代他賠!"此處指包庇他人過失
  2. 清代《野叟曝言》第二十五回:"護失争差,兩造各持一說",表達偏袒錯誤的行為

三、現代應用 在現代漢語規範體系中,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存在于方言研究和古典文獻分析領域。其核心語義可概括為:對他人過失采取維護、包庇的态度或行為,含貶義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護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ù shī,其核心含義是為自己的過失辯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當個人或群體出現錯誤時,通過辯解、掩飾等方式維護自己的過失,而非直面問題或改正錯誤。

    • 例:唐代《新唐書》中提到“但矜能護失,常情所蔽”,即批評因自負而掩蓋過失的行為。
  2. 字義分解

    • 護:保護、袒護(如“護短”“官官相護”)。
    • 失:過失、錯誤(如“失手”“失言”)。

二、曆史與文獻依據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


三、常見誤讀

部分資料(如)将“護失”解釋為“保護失物”,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誤傳。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新唐書》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參考、2、4)。

别人正在浏覽...

按扣按責八大家拔份霸氣壁拆車帳創局蹴波單車典笏丁點兒風埃封估豐珉風翔風帚馮子附服符繻浮陽海狶化主灰釘鴶鞠徼榮較着節導進退兩難浸毓寄帑康健袴筒靈掌臨危不亂六出奇計緑帻馬壩人難世怒蛙僻澀且是青紅皁白清醑融解觞次升進市利錢疏末松虎貪小跳梁投步萬族瓦坯僞説五縣纖瑣希罕兒晰毛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