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徵的意思、調徵的詳細解釋
調徵的解釋
謂收取稅賦。 明 徐渭 《代江北事平賜金币謝表》:“跨兩省一京之地,當諸夷數道之衝,機務浩繁,調徵闊遠。”
詞語分解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 徵的解釋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 徵 ē 見“征”③徵⑦。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調徵”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iào zhēng,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需結合具體用法分析:
1.基本含義
指調動和征用,主要用于軍事或民事領域:
- 軍事用途:指揮部調動軍隊、征用軍需物資以應對作戰需求(例如:戰争期間調徵士兵和糧草)。
- 民事用途:政府為應對緊急事件(如自然災害)調動人力或物資(例如:調徵醫療隊、救援物資)。
2.擴展解釋
根據不同文獻記載,該詞還可表示:
- 調兵征讨:指通過軍事手段進行讨伐(例如:“調徵邊疆叛亂”)。
- 收取稅賦:在部分曆史文獻中,如明代徐渭的《代江北事平賜金币謝表》,提到“調徵”與稅收相關,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相關來源權威性較低。
3.用法差異
- 常見用法:現代更偏向“調兵征讨”或“緊急征用”,尤其在軍事或應急管理場景中。
- 特殊用法:曆史文獻中的“征稅”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可能為古代特定時期的用法。
“調徵”的核心含義是通過權威手段調配資源,具體指向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如需深入考證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調徵的意思
調徵(diào zhēng)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個意思:
- 調動、調配、征用。表示根據需要轉移或重新安排某些人或物。
- 調準、準确、校正。表示使某物達到正确的位置、狀态或标準。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調徵的主要部首是言(yán)和彳(chì),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調徵源自于古代漢字,其中“調”表示調動、改變,而“徵”則表示征用、征收。在繁體字中,調徵的“調”字被寫作“調”,而“徵”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調徵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調”字的上面有兩個額外的點,而“徵”字的結構稍微簡化,将左半邊的幾個筆畫變成一撇。
例句
1. 政府決定調徵一部分民兵隊伍,以應對緊急情況。
2. 這個廠商采取各種措施來調徵工人并提高生産效率。
組詞
- 詞組:調動、調配、徵用、調準、準确、校正。
- 合成詞:調查、徵兵、調度、調整。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調配、調度、調換。
反義詞:撤銷、卸任、解放。
-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