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虛大貌。《文選·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空班 趙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李善 注引《莊子》:“ 魏王 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自舉,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為其無用,掊之。”按,今本《莊子·逍遙遊》枵,作“呺”。 宋 蘇轼 《禦試制科策》:“其所以自困而不能舉者,以不生不息之財,養不耕不戰之兵,塊然如巨人之病膇,非不枵然大矣,而手足不能以自舉。”
(2).空虛貌。 唐 劉禹錫 《猶子蔚適越戒》:“若知彜器乎?始乎斲輪,因入規矩,刳中廉外,枵然而有容者。” 宋 王安石 《揚州龍興寺十方講院記》:“當是時, 禮 ( 慧禮 )方丐食飲以卒日,視其居枵然。” 明 歸有光 《上趙閣老書》:“自顧其中枵然,無可以為世用者。” 嚴複 《救亡決論》:“至于西洋理財之家,且謂農工商賈,皆能開天地自然之利,自養之外,有以養人,獨士枵然,開口待哺,故士者固民之蠹也。”
(3).腹空饑餓貌。 宋 蘇轼 《送筍芍藥與公擇》詩之一:“久客厭虜饌,枵然思南烹。”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說》:“粥脫粟者,未及郭枵然餒矣。” 清 鈕琇 《觚賸·白蕈散》:“ 吳 賜以酒食,遺中軍官與同騎而出, 茂 枵然已久,忽饜珍味,腹作痛,幾欲堕馬。”
(4).猶枉然,白白地。 宋 葉適 《<徐斯遠文集>序》:“ 慶曆 、 嘉祐 以來,天下以 杜甫 為師,始黜 唐 人之學,而 江西 宗派章焉。然而格有高下,技有工拙,趣有深淺,材有大小。以夫汗漫廣莫,徒枵然從之,而不足充其所求,曾不如脰鳴吻決,出豪芒之奇,可以運轉而無極也。”
枵然(xiāo rán)是漢語中具有形象化特征的文言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空虛的狀态”。《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空虛貌”,多用于形容人體腹空或事物缺乏實質内容的狀态,具體可從三方面展開:
一、本義溯源 “枵”原指樹根中空,《說文解字》釋為“木根空也”,引申為泛指空虛。“然”作為形容詞詞尾,強化狀态描述,組合後構成“枵然”的完整意象。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的“枵然空虛”,描述谷物歉收後的糧倉狀态。
二、典型用法
三、現代延伸 當代語言使用中,該詞多保留在書面語體系,常見于文學評論領域,如形容“枵然的形式主義創作”,或哲學論述中比喻“存在主義的枵然之境”。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特别标注其文言屬性,建議現代寫作中根據語境靈活使用。
(主要參考文獻:《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修訂版)
由于搜索結果中未提供相關信息,以下基于現有知識對“枵然”進行解析:
詞意解釋:
用法特點:
近義詞:空虛、空乏、匮乏
反義詞:充盈、充實、飽滿
建議:若需更權威釋義,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工具書。該詞在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場景。
本初并聚兵權不可一世曹國舅酬價穿漏辵辵毳褐逮引點的蜚鸓佛教幹敏廣義相對論基礎駭龍走蛇合縱穢疾伽持将勤補拙膠序解秩極殺糾捩酒筒砍削克家子來回來去累息樂妓沒一敏手泥而不滓碰運氣噴嚏菩薩心腸青璅岐邑榮映三昧真火僧字沙礁姗謗剩有神曲耍嘴皮子數得着稅籍疏儉説導説言訟牒歲蝕天頭退犀文繪無根五爵五讓下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