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地位尊貴、俸祿優厚。 清 唐甄 《潛書·明悌》:“昔者 明 之初亡也,人皆自以為 伯夷 ,鄉學之士,負薪之賤夫,何與于祿食之貴厚,有殺身以殉國者。”
“貴厚”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貴厚”指地位尊貴且俸祿優厚,常用于形容古代官員或顯赫人物的身份與待遇。該詞由“貴”(地位高、價值高)和“厚”(豐厚、優渥)組合而成,強調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的雙重優越性。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清代唐甄的《潛書·明悌》,原文提到鄉學之士與底層勞動者“何與于祿食之貴厚”,通過對比凸顯不同階層待遇的差異。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中。
相關提示: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語境中已趨于生僻,若需深入探究,可參考《潛書》原文及清代職官制度相關研究。
貴厚(guì hòu)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貴的意思是珍貴、尊貴,厚的意思是厚重、豐富。因此,貴厚在字義上表示某物具有珍貴且豐富的品質。
貴字的部首是貝,總筆畫數為9畫;厚字的部首是廠,總筆畫數為11畫。
貴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籍《說文解字》。貴字最初的形态中,象征着兩個人相互扶持和倚靠,表示人際關系密切,珍貴的品質也與人的親近相關。厚字原本表示物體的厚度,後來引申為物質豐厚和心地寬容的含義。
貴厚的繁體字為貴厚。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貴字在金文(甲骨文、金文)中的形态為“”。厚字在金文中的形态為“”。字形的變化與時代的演變有關。
1. 這本書是我爺爺留下來的,非常貴厚。
2. 這家公司以貴厚的福利和薪水吸引了許多優秀的員工。
貴重、貴族、厚禮、厚道
珍貴、寶貴、豐富、充裕
卑賤、貧瘠、薄弱、貧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