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徵的意思、调徵的详细解释
调徵的解释
谓收取税赋。 明 徐渭 《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跨两省一京之地,当诸夷数道之衝,机务浩繁,调徵阔远。”
词语分解
- 调的解释 调 (調) à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访查了解:调查。调研。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调子。调号。调式。腔调。曲调。大调。小调。南
- 徵的解释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 徵 ē 见“征”③徵⑦。 笔画数:; 部首: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调徵”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iào zhēng,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需结合具体用法分析:
1.基本含义
指调动和征用,主要用于军事或民事领域:
- 军事用途:指挥部调动军队、征用军需物资以应对作战需求(例如:战争期间调徵士兵和粮草)。
- 民事用途:政府为应对紧急事件(如自然灾害)调动人力或物资(例如:调徵医疗队、救援物资)。
2.扩展解释
根据不同文献记载,该词还可表示:
- 调兵征讨:指通过军事手段进行讨伐(例如:“调徵边疆叛乱”)。
- 收取税赋:在部分历史文献中,如明代徐渭的《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提到“调徵”与税收相关,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且相关来源权威性较低。
3.用法差异
- 常见用法:现代更偏向“调兵征讨”或“紧急征用”,尤其在军事或应急管理场景中。
- 特殊用法:历史文献中的“征税”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可能为古代特定时期的用法。
“调徵”的核心含义是通过权威手段调配资源,具体指向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如需深入考证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调徵的意思
调徵(diào zhēng)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个意思:
- 调动、调配、征用。表示根据需要转移或重新安排某些人或物。
- 调准、准确、校正。表示使某物达到正确的位置、状态或标准。
拆分部首和笔画
调徵的主要部首是言(yán)和彳(chì),总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调徵源自于古代汉字,其中“调”表示调动、改变,而“徵”则表示征用、征收。在繁体字中,调徵的“调”字被写作“調”,而“徵”字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调徵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调”字的上面有两个额外的点,而“徵”字的结构稍微简化,将左半边的几个笔画变成一撇。
例句
1. 政府决定调徵一部分民兵队伍,以应对紧急情况。
2. 这个厂商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徵工人并提高生产效率。
组词
- 词组:调动、调配、徵用、调准、准确、校正。
- 合成词:调查、徵兵、调度、调整。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调配、调度、调换。
反义词:撤销、卸任、解放。
-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