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甸人。古官名。《周禮·天官·甸師》:“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以時入之,以共齍盛。祭祀共蕭茅,共野果蓏之薦。喪事代王受眚烖。王之同姓有罪,則死刑焉。帥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晉書·潘嶽傳》:“於是乃使甸師清畿,野廬掃路。”《陳書·高祖紀上》:“同姓 有扈 ,頑兇不賓……一朝揃撲,無待甸師。”
“甸師”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主要職責與王室農業、祭祀事務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職責 甸師最早見于《周禮·天官》,負責管理王室的“籍田”(象征性耕地),組織耕種并按時收獲,為祭祀活動提供谷物(齍盛)和野生果蔬(如蕭茅、果蓏)。此外,還需供應王室日常所需的薪柴燃料,并協助内外饔(掌管膳食的官員)處理雜務。
特殊職能
曆史記載 《晉書·潘嶽傳》提到“甸師清畿”,說明其職能延續至晉代,負責清理王畿地區;《陳書》中“無待甸師”則側面反映該官職在南北朝時期仍具影響力。
官職地位 屬天官系統,下設府、史、胥、徒等不同層級屬員,總人數可達三百餘人,規模較大。
甸師是周代至魏晉時期重要的王室事務官,兼具農業管理、祭祀供應、刑罰執行等多重職能,體現了古代“政教合一”的特點。需注意不同文獻中對具體職責的記載略有差異,建議結合《周禮》原文及考古資料進一步考證。
甸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珍惜與承擔教育責任的人。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将知識和智慧傳授給學生的教師或導師。
甸師的部首是矢,拆分後的部首是田,師的筆畫數為10畫。
甸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甸指的是田地,師指的是教師。合在一起表示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意思。在繁體字中,甸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甸師的形狀可能略有不同。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樣子。
1. 他是一位優秀的甸師,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和尊敬。
2. 我們應該尊重甸師的勞動,感恩他們的教誨。
組詞:教師、導師、授課、輔導
近義詞:師長、老師
反義詞:學生、徒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