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吾人的意思、吾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吾人的解釋

[we] 我們

吾人視覺。——蔡元培《圖畫》

吾人理想。——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吾人彭聃之壽。——[英] 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詳細解釋

(1).猶此人。《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範甯 注:“吾人,謂大夫 歸父 。”

(2).猶吾民。《史記·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宋 曾鞏 《王從伾知岢岚軍制》:“夫能開示恩威,以惠養吾人,而懷附異俗,則為善於其職。”

(3).猶我。《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天下雲雲,豈獨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過乎?” 晉 潘嶽 《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飄萍浮而蓬轉。” 唐 杜甫 《入宅》詩之三:“吾人淹老病,旅食豈才名。” 宋 楊萬裡 《休日晚步》詩之二:“晚雲欲雨又欲晴,天借吾人作此行。” 清 曹寅 《東署飲竹下喜上若自維揚來》詩:“時尚饒名理,吾人醉入微。”

(4).猶我輩,我們。 宋 楊萬裡 《和濟翁惠詩》:“平生憎俗子,勝處要吾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吾人”的漢語詞典釋義

“吾人”是一個漢語代詞,主要用于指代第一人稱,相當于“我”或“我們”。其含義可結合古代漢語與現代用法分述如下:

  1. 基本釋義

    “吾人”由“吾”(意為“我”)和“人”(指代群體或個體)複合而成。在古漢語中多作單數第一人稱代詞,如《論語·學而》中“吾日三省吾身”,但“吾人”更強調自我或己方群體。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複數形式,指“我們”或“我方”,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2. 古今用法差異

    • 古代用法:常見于文言文,如明代王陽明《傳習錄》載:“吾人當以立志為先”,此處“吾人”指代“我們”或“有志之士”。
    • 現代用法:多用于學術論述、哲學文本或仿古文體中,如“吾人應關注環境保護”,表集體立場。
  3. 語體色彩

    “吾人”帶有文言色彩和正式感,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常被“我們”“咱們”替代。其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與“吾”(單數)混淆。

  4. 使用場景示例

    • 哲學論述:“吾人對真理的追求永無止境。”
    • 仿古文體:“吾人當效法先賢,修身立德。”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吾人”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我們/我輩(現代常用義)
    指代說話者所在的群體,相當于“我們”或“我輩”。

    • 例:
      “吾人視覺”“吾人理想”(蔡元培、孫中山引用)。
      “正直為吾人最良之品性”(強調群體共同品質)。
  2. 單數“我”(古籍用法)
    在部分文獻中可指代說話者本人,相當于“我”。

    • 例:
      《後漢書》中“天下雲雲,豈獨吾人之尤”(崔琦自指)。

二、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1. 特指“此人”
    用于強調特定對象,常見于先秦文獻。

    • 例:
      《穀梁傳》注:“吾人,謂大夫歸父”(指具體人物)。
  2. 指代“吾民”
    表示統治者對百姓的稱呼,含管轄意味。

    • 例:
      《史記·河渠書》“泛濫不止兮愁吾人”(大禹治水時指民衆)。

三、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穀梁傳》《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祈比目魚嘈囐禅定谄祭窗楞粗枝大葉釣罩鬥殺敦煌五龍獨乙遏奪分布浮炭幹崗臯伊龜紫孤經絕句合影洪波江歌江西詩派奸由急并各邦襟連九拒久利昆丘爛銀盤斂禍粝飯龍物籠竹亂臣麻将芒洋矛弧名茶妺喜尼甫錢蔔牽合傅會軟弱森敷市絲霜旦死沉四周圍訴控韬戢跳月惕懾瓦埴危民五行八作迕意銜悔獻履仙緣邪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