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 我們
吾人視覺。——蔡元培《圖畫》
吾人理想。——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吾人彭聃之壽。——[英] 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1).猶此人。《穀梁傳·宣公十五年》:“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範甯 注:“吾人,謂大夫 歸父 。”
(2).猶吾民。《史記·河渠書》:“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宋 曾鞏 《王從伾知岢岚軍制》:“夫能開示恩威,以惠養吾人,而懷附異俗,則為善於其職。”
(3).猶我。《後漢書·文苑傳上·崔琦》:“天下雲雲,豈獨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過乎?” 晉 潘嶽 《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飄萍浮而蓬轉。” 唐 杜甫 《入宅》詩之三:“吾人淹老病,旅食豈才名。” 宋 楊萬裡 《休日晚步》詩之二:“晚雲欲雨又欲晴,天借吾人作此行。” 清 曹寅 《東署飲竹下喜上若自維揚來》詩:“時尚饒名理,吾人醉入微。”
(4).猶我輩,我們。 宋 楊萬裡 《和濟翁惠詩》:“平生憎俗子,勝處要吾人。”
“吾人”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我們/我輩(現代常用義)
指代說話者所在的群體,相當于“我們”或“我輩”。
單數“我”(古籍用法)
在部分文獻中可指代說話者本人,相當于“我”。
特指“此人”
用于強調特定對象,常見于先秦文獻。
指代“吾民”
表示統治者對百姓的稱呼,含管轄意味。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穀梁傳》《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吾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我們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吾”和“人”。
部首:吾的部首是口,而人的部首是人。
筆畫:吾共有7畫,人共有2畫。
來源:吾人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用來表示多個人一起的意思。
繁體:繁體字與簡體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一些差别,所以吾人的繁體字寫作“吾們”。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吾人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不過其意思和使用方式并無太大變化。
例句:我們人要團結合作,共同完成這項任務。
組詞:吾輩、吾道、人人、人族等。
近義詞:我們、咱們、大家。
反義詞:他人、敵人。
【别人正在浏覽】